A list of all the fu 賦 expositions from Tang and Northern/Southern Dynasties, collected in the massive early Northern Song anthology Wenyuan yinghua (c. 982-986). Clicking on each title leads to individual texts.
卷七十一 [樂一]
箏賦 (梁簡文帝)
金錞賦(前人)
琵琶賦 (虞世南)
笙賦 (李百藥)
洞簫賦
塤賦 (鄭希稷)
卷七十二 [樂二]
箜篌賦
笛賦
玉磬賦 (張仲素)
泗濱浮磬賦
泗濱浮磬賦第二
笙磬同音賦 (班肅)
子擊磬賦 (呂牧)
匏賦 (李程)
太常觀樂器賦 (達奚珣)
太常觀樂器賦第二 (呂指南)
觀樂器賦 (敬括)
卷七十三 [樂三]
太常觀四夷樂賦 (劉公輿)
太學釋奠觀古樂賦 (李程)
冬至日陪位聼太和樂賦 (陸贄)
太常新復樂懸冬日薦之圜丘賦 (周存)
吳公子聼樂賦 (高郢)
吳公子聼樂觀風賦
鈞天樂賦 (裴度)
鈞天樂賦第二 (陸復禮)
鈞天樂賦第三 (李觀)
雲韶樂賦 (邵軫)
卷七十四 [樂四]
君臣相遇樂賦 (潘炎)
獻凱樂賦 (高郢)
霓裳羽衣曲賦 (沈朗)
霓裳羽衣曲賦第二
霓裳羽衣曲賦第三 (陳嘏)
功成作樂賦 (李子卿)
作樂崇德賦
律和聲賦 (歐陽詹)
奉制試樂為御賦 (元稹)
大合樂賦 (李程)
卷七十五 [樂五]
蕭韶九成賦 (裴度)
聞韶賦 (陳庶)
樂九成賦 (李瓘)
洞庭張樂賦 (錢起)
洞庭張樂賦第二 (蔣至)
洞庭張樂賦 (石鎮)
樂理心賦 (獨孤申叔)
樂理心賦第二 (呂溫)
樂出虛賦 (前人)
齊人歸女樂賦
塤箎相須賦 (許堯佐)
卷七十六 [樂六]
無聲樂賦 (高郢)
無聲樂賦第二 (張階)
審樂知政賦
審樂知政賦第二 (獨孤申叔)
樂德教冑子賦 (李彥方)
樂德教冑子賦第二 (羅讓)
樂德教冑子賦第三 (徐至)
樂德教冑子賦第四 (鄭方)
樂德教冑子賦第五 (劉積中)
樂德教冑子賦第六 (杜周士)
卷七十七 [樂七]
焦桐入聼賦 (王起)
無絃琴賦 (張隨)
五色琴絃賦 (仲子陵)
孔子彈文王操賦 (薛勝)
鍾期聼伯牙鼓琴 (林慮山人)
鍾期聼琴賦 (王太真)
朱絲繩賦
朱絲繩賦第二 (庾承宣)
昭文不鼓琴賦(吳冕)
卷七十八 [樂八]
吹竹學鳳鳴賦 (梁洽)
笛聲似龍吟賦
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 (王起)
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第二 (許康佐)
聼歌賦 (謝偃)
歌賦 (閻伯璵)
歌響遏行雲賦 (鮑防)
善歌如貫珠賦 (劉隲)
善歌如貫珠賦第二 (趙蕃)
善歌如貫珠賦第三 (李紳)
善歌如貫珠賦第四 (元稹)
卷七十九 [樂九]
觀舞賦 (謝偃)
舞賦 (平冽)
開元字舞賦
兩階舞干羽賦
舞中成八卦賦 (張存則)
舞中成八卦賦第二 (白行簡)
舞中成八卦賦第三 (錢衆仲)
國子舞賦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 (盧肇)
鹮鵒舞賦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舊唐書 音樂志四卷 (28-31)
志第八音樂一
樂者,太古聖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氣生知之性,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聖王乃調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頌,蕩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後可以滌精靈,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國則朝廷序,施之於天下則神祇格,施之於賓宴則君臣和,施之于戰陣則士民勇。
三
五之代,世有厥官,故虞廷振幹羽之容,周人立弦誦之教。洎蒼精道喪,戰國塵飛,禮樂出於諸侯,《雅》、《頌》淪於衰俗。齊竽燕築,俱非皦繹之音;東缶西
琴,各寫哇淫之狀。乃至播鞀入漢,師摯寢弦。延陵有自鄶之譏,孔子起聞《韶》之歎。及始皇一統,傲視百王。鐘鼓滿于秦宮,無非鄭、衛;歌舞陳於漢廟,並匪
《鹹》、《韶》。而九成、六變之容,八佾、四懸之制,但存其數,罕達其情。而制氏所傳,形容而已。武、宣之世,天子弘儒,采夜誦之詩,考從臣之賦,朝吟蘭
殿,暮奏竹宮,乃命協律之官,始制禮神之曲。屬河間好古,遺籍充庭,乃約《詩頌》而制樂章,體《周官》而為舞節。自茲相襲,代易其辭,雖流管磬之音,恐異
《莖》、《英》之旨。其後臥聽桑、濮,雜以《兜離》,孤竹、空桑,無複旋宮之義;崇牙樹羽,惟陳備物之儀。煩手即多,知音蓋寡。自永嘉之後,鹹、洛為墟,
禮壞樂崩,典章殆盡。江左掇其遺散,尚有治世之音。而元魏、宇文,代雄朔漠,地不傳于清樂,人各習其舊風。雖得兩京工胥,亦置四廂金奏。殊非入耳之玩,空
有作樂之名。隋文帝家世士人,銳興禮樂,踐祚之始,詔太常卿牛弘、祭酒辛彥之增修雅樂。弘集伶官,措思曆載無成,而郊廟侑神,黃鐘一調而已。開皇九年平
陳,始獲江左舊工及四懸樂器,帝令廷奏之,歎曰:「此華夏正聲也,非吾此舉,世何得聞。」乃調五音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調,賓、祭用之。隋氏始
有雅樂,因置清商署以掌之。既而協律郎祖孝孫依京房舊法,推五音十二律為六十音,又六之,有三百六十音,旋相為宮,因定廟樂。諸儒論難,竟不施用。隋世雅
音,惟清樂十四調而已。隋末大亂,其樂猶全。
高
祖受禪,擢祖孝孫為吏部郎中,轉太常少卿,漸見親委。孝孫由是奏請作樂。時軍國多務,未遑改創,樂府尚用隋氏舊文。武德九年,始命孝孫修定雅樂,至貞觀二
年六月奏之。太宗曰:「禮樂之作,蓋聖人緣物設教,以為撙節,治之隆替,豈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對曰:「前代興亡,實由於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
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以是觀之,蓋樂之由也。」太宗曰:「不然,夫音聲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歡者聞之
則悅,憂者聽之則悲,悲歡之情,在於人心,非由樂也。將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聞之則悲耳,何有樂聲哀怨,能使悅者悲乎?今《玉樹》、《伴侶》
之曲,其聲具存,朕當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尚書右丞魏徵進曰:「古人稱:'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樂在人和,不由音調。」
太宗然之。孝孫又奏:陳、梁舊樂,雜用吳、楚之音;周、齊舊樂,多涉胡戎之伎。於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為大唐雅樂。以十二律各順其月,旋相為宮。按
《禮記》雲,「大樂與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樂,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調。祭圓丘以黃鐘為宮,方澤以林鐘為宮,宗廟乙太簇為宮。五郊、朝賀、饗宴,則隨月
用律為宮。初,隋但用黃鐘一宮,惟扣七鐘,餘五鐘虛懸而不扣。及孝孫建旋宮之法,皆遍扣鐘,無複虛懸者矣。祭天神奏《豫和》之樂,地祇奏《順和》,宗廟奏
《永和》。天地、宗廟登歌,俱奏《肅和》。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帝食舉及飲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政和》。皇太子軒懸
出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禮會登歌,奏《昭和》。郊廟俎入,奏《雍和》。皇帝祭享酌酒、讀祝文及飲福、受胙,奏《壽和》。五郊迎氣,各以月律而奏
其音。又郊廟祭享,奏《化康》、《凱安》之舞。《周禮》旋宮之義,亡絕已久,時莫能知,一朝復古,自此始也。及孝孫卒後,協律郎張文收復采《三禮》,言孝
孫雖創其端,至於郊禋用樂,事未周備。詔文收與太常掌禮樂官等更加厘改。於是依《周禮》,祭昊天上帝以圓鐘為宮,黃鐘為角,太簇為徵,姑洗為羽,奏《豫
和》之舞。若封太山,同用此樂。若地祇方丘,以函鐘為宮,太簇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奏《順和》之舞。禪梁甫,同用此樂。祫禘宗廟,以黃鐘為宮,大呂
為角,太簇為徵,應鐘為羽,奏《永和》之舞。五郊、日月星辰及類于上帝,黃鐘為宮,奏《豫和》之曲。大蠟、大報,以黃鐘、太簇、姑洗、蕤
賓、夷則、無射等調奏《豫和》、《順和》、《永和》之曲。明堂、雩,以黃鐘為宮,奏《豫和》之曲。神州、社稷、藉田,宜乙太簇為宮,雨師以姑洗為宮,山川
以蕤賓為宮,並奏《順和》之曲。饗先妣,以夷則為宮,奏《永和》之舞。大饗宴,奏姑洗、蕤賓二調。皇帝郊廟、食舉,以月律為宮,並奏《休和》之曲。皇帝郊
廟出入,奏《太和》之樂,臨軒出入,奏《舒和》之樂,並以姑洗為宮。皇帝大射,姑洗為宮,奏《騶虞》之曲。皇太子奏《狸首》之曲。皇太子軒懸,姑洗為宮,
奏《永和》之曲。凡奏黃鐘,歌大呂;奏太簇,歌應鐘;奏姑洗,歌南呂;奏蕤賓,歌林鐘;奏夷則,歌中呂;奏無射,歌夾鐘。黃鐘蕤賓為宮,其樂九變;大呂、
林鐘為宮,其樂八變。太簇、夷則為宮,其樂七變。夾鐘、南呂為宮,其樂六變。姑洗、無射為宮,其樂五變。中呂、應鐘為宮,其樂四變。天子十二鐘,上公九,
侯伯七,子男五,卿六,大夫四,士三。及成,奏之。太宗稱善,於是加級頒賜各有差。
十
四年,敕曰:「殷薦祖考,以崇功德,比雖加以誠潔,而廟樂未稱。宜令所司詳諸故實,制定奏聞。」八座議曰:「七廟觀德,義冠于宗祀;三祖在天,式章于嚴
配。致敬之情允洽,大孝之道宜宣。是以八佾具陳,肅儀形於綴兆;四懸備展,被鴻徽於雅音。考作樂之明義,擇皇王之令典,前聖所履,莫大於茲。伏惟皇帝陛
下,天縱感通,率由冥極。孝理昭懿,光被於八埏;愛敬純深,追崇于百葉。永言錫祚,斯弘頌聲。鐘律革音,播鏗鏘於饗薦;羽籥成列,申蹈厲於烝嘗。爰詔典
司,乃加隆稱,循聲核實,敬闡尊名。竊以皇靈滋慶,浚源長委,邁吞燕之生商,軼擾龍之肇漢,盛韜光於九二,漸發跡於三分。高祖縮地補天,重張區宇,反魂肉
骨,再造生靈。恢恢帝圖,與二儀而合大;赫赫皇道,共七曜以齊明。雖複聖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敬備樂章,式昭彝範。皇祖弘農府
君、宣簡公、懿王三廟樂,請同奏《長髮》之舞。太祖景皇帝廟樂,請奏《大基》之舞。世祖元皇帝廟樂,請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皇帝廟樂,請奏《大明》之
舞。文德皇后廟樂,請奏《光大》之舞。七廟登歌,請每室別奏。」制可之。二十三年,太尉長孫無忌、侍中于志寧議太宗廟樂曰:「《易》曰:'先王作樂崇德,
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請樂名《崇德》之舞。」制可之。後文德皇后廟,有司據禮停《光大》之舞,惟進《崇德》之舞。
光
宅元年九月,高宗廟樂,以《鈞天》為名。中宗廟樂,奏《太和》之舞。開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廟奏《景雲》之舞。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准十二年東封太山日
所定雅樂,其樂曰《元和》六變,以降天神。《順和》八變,以降地祇。皇帝行,用《太和》之樂。其封太山也,登歌、奠玉幣,用《肅和》之樂;迎俎,用《雍
和》之樂;酌獻、飲福,用《壽和》之樂;送文、迎武,用《舒和》之樂;亞獻、終獻,用《凱安》之樂;送神,用夾鐘宮《元和》之樂。神社首也,送神用林鐘宮
《順和》之樂。享太廟也,迎神用《永和》之樂;獻祖宣皇帝酌獻用《光大》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獻用《長髮》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獻用《大政》之舞,世祖元皇帝
酌獻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堯皇帝酌獻用《大明》之舞,太宗文皇帝酌獻用《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獻用《鈞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獻用《太和》之
舞,睿宗大聖貞皇帝酌獻用《景雲》之舞;徹豆,用《雍和》之舞;送神,用黃鐘宮《永和》之樂。臣以樂章殘缺,積有歲時。自有事東巡,親謁九廟,聖情慎禮,
精祈感通,皆祠前累日考定音律,請編入史冊,萬代施行。」下制曰:「王公卿士,爰及有司,頻詣闕上言,請以'唐樂'為名者,斯至公之事,朕安得而辭焉。然
則《大鹹》、《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樂章,今之所定,宜曰《大唐樂》。」皇祖弘農府君至高祖大武皇帝六廟,貞觀中已詔顏師古等定樂章
舞號。洎今太常寺又奏有司所定獻祖宣皇帝至睿宗聖貞皇帝九廟酌獻用舞之號。
天
寶元年四月,命有司定玄元皇帝廟告享所奏樂,降神用《混成》之樂,送神用《太一》之樂。寶應二年六月,有司奏:玄宗廟樂請奏《廣運》之舞,肅宗廟樂請奏
《惟新》之舞。大曆十四年,代宗廟樂請奏《保大》之舞。永貞元年十月,德宗廟樂請奏《文明》之舞。元和元年,順宗廟樂請奏《大順》之舞。元和十五年,憲宗
廟樂請奏《象德》之舞。穆宗廟樂請奏《和寧》之舞。敬宗廟樂請奏《大鈞》之舞。文宗廟樂請奏《文成》之舞。武宗廟樂請奏《大定》之舞。
貞
觀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陣之曲。太宗謂侍臣曰:「朕昔在籓,屢有征討,世間遂有此樂,豈意今日登于雅樂。然其發揚蹈厲,雖異文容,功業由之,致有今
日,所以被于樂章,示不忘於本也。」尚書右僕射封德彝進曰:「陛下以聖武戡難,立極安人,功成化定,陳樂象德,實弘濟之盛烈,為將來之壯觀。文容習儀,豈
得為比。」太宗曰:「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公謂文容不如蹈厲,斯為過矣。」德彝頓首曰:「臣不敏,不足以知之。」其
後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改制歌辭,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執戟,以象戰陣之法焉。六年,太宗行幸慶善宮,宴從臣于渭水之濱,賦
詩十韻。其宮即太宗降誕之所。車駕臨幸,每特感慶,賞賜閭裏,有同漢之宛、沛焉。於是起居郎呂才以禦制詩等於樂府,被之管弦,名為《功成慶善樂》之曲,令
童兒八佾,皆進德冠、紫袴褶,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國有大慶,與《七德》之舞皆奏於庭。七年,太宗制《破陣舞圖》: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
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戰陣之形。令呂才依圖教樂工百二十人,被甲執戟而習之。凡為三變,每變為四陣,有來往疾徐擊刺之象,以應歌節,數
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觀者見其抑揚蹈厲,莫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武臣列將咸上壽雲:「此舞皆是陛下百戰百勝之形
容。」群臣鹹稱萬歲。蠻夷十餘種自請率舞,詔許之,久而乃罷。十四年,有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采古《硃雁》、《天馬》之義,制《景雲河清歌》,名曰宴
樂,奏之管弦,為諸樂之首,元會第一奏者是也。
永
徽二年十一月,高宗親祀南郊,黃門侍郎宇文節奏言:「依儀,明日朝群臣,除樂懸,請奏《九部樂》。」上因曰:「《破陣樂舞》者,情不忍觀,所司更不宜
設。」言畢,慘愴久之。顯慶元年正月,改《破陣樂舞》為《神功破陣樂》。二年,太常奏《白雪》琴曲。先是,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來,此聲頓絕,
雖有傳習,又失宮商,令所司簡樂工解琴笙者修習舊曲。至是太常上言曰:「臣謹按《禮記》、《家語》雲: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是知琴操曲弄,皆合
於歌。又張華《博物志》雲:'《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又楚大夫宋玉對襄王雲:'有客於郢中歌《陽春白雪》,國中和者數十人。'是知《白
雪》琴曲,本宜合歌,以其調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後,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曲》者。臣今准敕,依於琴中舊曲,定其宮商,然後教習,併合於歌。輒以禦
制《雪詩》為《白雪》歌辭。又按古今樂府,奏正曲之後,皆別有送聲,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輒取侍臣等奉和雪詩以為送聲,各十六節,今悉教訖,並皆諧韻。」
上善之,乃付太常編於樂府。六年二月,太常丞呂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辭十六首,編入樂府。六年三月,上欲伐遼,于屯營教舞,召李義府、任雅相、許
敬宗、許圉師、張延師、蘇定方、阿史那忠、于闐王伏闍、上官儀等,赴洛城門觀樂。樂名《一戎大定樂》。賜觀樂者雜彩有差。麟德二年十月,制曰:「國家平定
天下,革命創制,紀功旌德,久被樂章。今郊祀四懸,猶用幹戚之舞,先朝作樂,韜而未伸。其郊廟享宴等所奏宮懸,文舞宜用《功成慶善》之樂,皆著履執拂,依
舊服袴褶、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陣》之樂,皆被甲持戟,其執纛之人,亦著金甲。人數並依八佾,仍量加簫、笛、歌鼓等,並于懸南列坐,若舞即與宮懸合
奏。其宴樂內二色舞者,仍依舊別設。」上元三年十一月敕:「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祠享皆將陳設。自今已後,圓丘方澤,大廟祠享,然後用此舞,餘祭並
停。」
儀
鳳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韋萬石奏曰:「據《貞觀禮》,郊享日文舞奏《豫和》、《順和》、《永和》等樂,其舞人著委貌冠服,並手執籥翟。其武舞奏《凱
安》,其舞人並著平冕,手執幹戚。奉麟德二年十月敕,文舞改用《功成慶善樂》,武舞改用《神功破陣樂》,並改器服等。自奉敕以來,為《慶善樂》不可降神,
《神功破陣樂》未入雅樂,雖改用器服,其舞猶依舊,迄今不改。事既不安,恐須別有處分者。」以今月六日錄奏,奉敕:「舊文舞、武舞既不可廢,並器服總宜依
舊。若懸作《上元舞》日,仍奏《神功破陣樂》及《功成慶善樂》,並殿庭用舞,並須引出懸外作。其安置舞曲,宜更商量作安穩法。並錄《凱安》六變法象奏
聞。」萬石又與刊正官等奏曰:
謹
按《凱安舞》是貞觀中所造武舞,准《貞觀禮》及今禮,但郊廟祭享奏武舞之樂即用之。凡有六變:一變象龍興參野,二變象克靖關中,三變象東夏賓服,四變象江
淮寧謐,五變象獫狁讋伏,六變復位以崇,象兵還振旅。謹按《貞觀禮》,祭享日武舞惟作六變,亦如周之《大武》,六成樂止。按樂有因人而作者,則因人而止。
如著成數者,數終即止,不得取行事賒促為樂終早晚,即禮雲三闋、六成、八變、九變是也。今禮奏武舞六成,而數終未止,既非師古,不可依行。其武舞《凱
安》,望請依古禮及《貞觀禮》,六成樂止。
立
部伎內《破陣樂》五十二遍,修入雅樂,只有兩遍,名曰《七德》。立部伎內《慶善樂》七遍,修入雅樂,只有一遍,名曰《九功》。《上元舞》二十九遍,今入雅
樂,一無所減。每見祭享日三獻已終,《上元舞》猶自未畢,今更加《破陣樂》、《慶善樂》,兼恐酌獻已後,歌舞更長。其雅樂內《破陣樂》、《慶善樂》及《上
元舞》三曲,並望修改通融,令長短與禮相稱,冀望久長安穩。《破陣樂》有象武事,《慶善樂》有象文事。按古六代舞,有《雲門》、《大鹹》、《大夏》、《大
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依古義,先儒相傳,國家以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舞。若以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舞。望請應用二舞
日,先奏《神功破陣樂》,次奏《功成慶善樂》。
先奉敕於圓丘、方澤、太廟祠享日,則用《上元》之舞。臣據見行禮,欲于天皇酌獻降復位已後,即作《凱安》,六變樂止。其《神功破陣樂》、《功成慶善樂》、《上元》之舞三曲,待修改訖,以次通融作之,即得與舊樂前後不相妨破。若有司攝行事日,亦請據行事通融。
從之。
三
年七月,上在九成宮鹹亨殿宴集,有韓王元嘉、霍王元軌及南北軍將軍等。樂作,太常少卿韋萬石奏稱:「《破陣樂舞》者,是皇祚發跡所由,宣揚宗祖盛烈,傳之
於後,永永無窮。自天皇臨馭四海,寢而不作,既緣聖情感愴,群下無敢關言。臣忝職樂司,廢缺是懼。依禮,祭之日,天子親總幹戚以舞先祖之樂,與天下同樂之
也,今《破陣樂》久廢,群下無所稱述,將何以發孝思之情?」上矍然改容,俯遂所請,有制令奏樂舞。既畢,上欷歔感咽,涕泗交流,臣下悲淚,莫能仰視。久
之,顧謂兩王曰:「不見此樂,垂三十年,乍此觀聽,實深哀感。追思往日,王業艱難勤苦若此,朕今嗣守洪業,可忘武功?古人雲:'富貴不與驕奢期,驕奢自
至。'朕謂時見此舞,以自誡勖,冀無盈滿之過,非為歡樂奏陳之耳。」侍宴群臣咸呼萬歲。
調
露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則天禦洛城南樓賜宴,太常奏《六合還淳》之舞。長壽二年正月,則天親享萬象神宮。先是,上自製《神宮大樂》,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
宮之庭。景龍二年,皇后上言:「自妃主及五品以上母妻,並不因夫子封者,請自今遷葬之日,特給鼓吹。宮官亦准此。」侍御史唐紹上諫曰:「竊聞鼓吹之作,本
為軍容,昔黃帝涿鹿有功,以為警衛。故鼓曲有《靈夔吼》、《雕鶚爭》、《石墜崖》、《壯士怒》之類。自昔功臣備禮,適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所以恩加
寵錫。假如郊祀天地,誠是重儀,惟有宮懸,本無案架。故知軍樂所備,尚不洽於神祇;鉦鼓之音,豈得接於閨閫。准式,公主王妃已下葬禮,惟有團扇、方扇、彩
帷、錦障之色。加至鼓吹,歷代未聞。又准令,五品官婚葬,先無鼓吹,惟京官五品,得借四品鼓吹為儀。令特給五品已上母妻,五品官則不當給限。便是班秩本因
夫子,儀飾乃複過之,事非倫次,難為定制,參詳義理,不可常行。請停前敕,各依常典。」上不納。延載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制《越古長年樂》一曲。
玄
宗在位多年,善音樂,若宴設酺會,即禦勤政樓。先一日,金吾引駕仗北衙四軍甲士,未明陳仗,衛尉張設,光祿造食。候明,百僚朝,侍中進中嚴外辦,中官素
扇,天子開簾受朝。禮畢,又素扇垂簾,百僚常參供奉官、貴戚、二王后、諸蕃酋長,謝食就坐。太常大鼓,藻繪如錦,樂工齊擊,聲震城闕。太常卿引雅樂,每色
數十人,自南魚貫而進,列於樓下。鼓笛雞婁,充庭考擊。太常樂立部伎、坐部伎依點鼓舞,間以胡夷之伎。日旰,即內閑廄引蹀馬三十匹,為《傾杯樂曲》,奮首
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抃轉如飛。又令宮女數百人自帷出擊雷鼓,為《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雖太常積習,皆不如其妙也。若
《聖壽樂》,則回身換衣,作字如畫。又五坊使引大象入場,或拜或舞,動容鼓振,中於音律,竟日而退。玄宗又於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
音響齊發,有一聲誤,玄宗必覺而正之。號為皇帝弟子,又雲梨園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園。太常又有別教院,教供奉新曲。太常每淩晨,鼓笛亂髮于太樂署。
別教院廩食常千人,宮中居宜春院。玄宗又制新曲四十餘,又新制樂譜。每初年望夜,又禦勤政樓,觀燈作樂,貴臣戚裏,借看樓觀望。夜闌,太常樂府縣散樂畢,
即遣宮女于樓前縛架出眺,歌舞以娛之。若繩戲竿木,詭異巧妙,固無其比。天寶十五載,玄宗西幸,祿山遣其逆党載京師樂器樂伎衣盡入洛城。尋而肅宗克復兩
京,將行大體,禮物盡闕。命禮儀使太常少卿於休烈使屬吏與東京留台領,赴於朝廷。詔給錢,使休烈造伎衣及大舞等服,於是樂工二舞始備矣。
乾
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乙太常舊鐘磬,自隋已來所傳五聲,或有差錯,謂於休烈曰:「古者聖人作樂,以應天地之和,以合陰陽之序。和則人不夭劄,物不疵癘。且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比親享郊廟,每聽樂聲,或宮商不倫,或鐘磬失度。可盡供鐘磬,朕當於內自定。」太常進入,上集樂工考試數日,審知差錯,然後令再造及
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畢,召太常樂工,上臨三殿親觀考擊,皆合五音,送太常。二十八日,又于內造樂章三十一章,送太常,郊廟歌之。貞元三年四月,河東節
度使馬燧獻《定難曲》。禦麟德殿,命閱試之。十二年十二月,昭義軍節度使王虔休獻《繼天誕聖樂》。十四年二月,德宗自製《中和舞》,又奏《九部樂》及禁中
歌舞。伎者十數人,布列在庭,上禦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仍令太子書示百官。貞元十六年正月,南詔異牟尋作《奉聖樂舞》,因韋皋以進。十八年正月,驃國王
來獻本國樂。
大和八年十月,宣太常寺,准《雲韶樂》舊用人數,令於本寺閱習進來者。至開成元年十月,教成。三年,武德司奉宣索《雲韶樂縣圖》二軸,進之。
大和三年八月,太常禮院奏:
謹
按凱樂,鼓吹之歌曲也。《周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奏凱樂。」注雲:「獻功之樂也。」又《大司馬》之職,「師有功,則凱樂獻於社。」注雲:「兵樂曰
凱。」《司馬法》曰:「得意則凱樂,所以示喜也。」《左氏傳》載晉文公勝楚,振旅凱入。魏、晉已來鼓吹曲章,多述當時戰功,是則歷代獻捷,必有凱歌。太宗
平東都,破宋金剛,其後蘇定方執賀魯,李勣平高麗,皆備軍容凱歌入京師。謹檢《貞觀》、《顯慶》、《開元禮》書,並無儀注。今參酌今古,備其陳設及奏歌曲
之儀如後。
凡
命將征討,有大功獻俘馘者,其日備神策兵衛於東門外,如獻俘常儀。其凱樂用鐃吹二部,笛、篳篥、簫、笳、鐃、鼓,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樂工等乘馬執樂
器,次第陳列,如鹵簿之式。鼓吹令丞前導,分行於兵馬俘馘之前。將入都門,鼓吹振作,迭奏《破陣樂》等四曲。《破陣樂》、《應聖期》兩曲,太常舊有辭。
《賀朝歡》、《君臣同慶樂》,今撰補之。《破陣樂》「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應聖期》:「聖德期昌運,雍熙萬宇清。乾
坤資化育,海嶽共休明。辟土忻耕稼,銷戈遂偃兵。殊方歌帝澤,執贄賀升平。」《賀朝歡》:「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君臣同
慶樂》:「主聖開昌曆,臣忠奏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候行至太社及太廟門,工人下馬,陳列於門外。按《周禮大司樂》注雲:「獻于祖。」《大司
馬》雲:「先凱樂獻於社。」謹詳禮儀,則社廟之中,似合奏樂。伏以尊嚴之地,鐃吹嘩歡,既無明文,或乖肅敬。今請並於門外陳設,不奏歌曲。候告獻禮畢,複
導引奏曲如儀。至皇帝所禦樓前兵仗旌門外二十步,樂工皆下馬徐行前進。兵部尚書介胄執鉞,於旌門內中路前導。《周禮》:「師有功,則大司馬左執律,右秉
鉞,以先凱樂。」注雲:「律所以聽軍聲,鉞所以為將威。」今吹律聽聲,其術久廢,惟請秉鉞,以存禮文。次協律郎二人,公服執麾,亦于門下分導。鼓吹令、丞
引樂工等至位立定。太常卿于樂工之前跪,具官臣某奏事,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大振作,遍奏《破陣樂》等四曲。樂闋,協律郎偃麾,太常卿又跪奏凱樂
畢。兵部尚書、太常卿退。樂工等並出旌門外訖,然後引俘馘入獻及稱賀如別儀。別有獻俘馘儀注。俟俘囚引出方退。
請宣付當司,編入新禮,仍令樂工教習。
志第九音樂二
高
祖登極之後,享宴因隋舊制,用九部之樂,其後分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有《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
樂》、《樂聖樂》,凡八部。《安樂》者,後周武帝平齊所作也。行列方正,象城郭,周世謂之城舞。舞者八十人。刻木為面,狗喙獸耳,以金飾之,垂線為發,畫
猰皮帽。舞蹈姿制,猶作羌胡狀。《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師子鷙獸,出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綴毛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馴狎之容。二人持繩秉
拂,為習弄之狀。五師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舞以足,持繩者服飾作昆侖象。《破陣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為秦王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
《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呂才協音律,李百藥、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辭。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銀飾之。發揚蹈厲,聲韻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
位,坐宴者皆興。《慶善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生於武功之慶善宮,既貴,宴宮中,賦詩,被以管弦。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
文德洽而天下安樂也。《大定樂》,出自《破陣樂》。舞者百四十人。被五彩文甲,持槊。歌和雲,「八紘同軌樂」,以象平遼東而邊隅大定也。《上元樂》,高宗
所造。舞者百八十人。畫雲衣,備五色,以象元氣,故曰「上元」。《聖壽樂》,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銅冠,五色畫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變而
畢。有「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彌昌」字。《光聖樂》,玄宗所造也。舞者八十人。烏冠,五彩畫衣,兼以《上元》、《聖壽》之容,以歌王跡所
興。
自
《破陣舞》以下,皆雷大鼓,雜以龜茲之樂,聲振百里,動盪山谷。《大定樂》加金鉦。惟《慶善舞》獨用西涼樂,最為閒雅。《破陣》、《上元》、《慶善》三
舞,皆易其衣冠,合之鐘磬,以享郊廟。以《破陣》為武舞,謂之《七德》;《慶善》為文舞,謂之《九功》。自武后稱制,毀唐太廟,此禮遂有名而亡實。《安
樂》等八舞,聲樂皆立奏之,樂府謂之立部伎。其餘總謂之坐部伎。則天、中宗之代,大增造坐立諸舞,尋以廢寢。
坐
部伎有《宴樂》、《長壽樂》、《天授樂》、《鳥歌萬壽樂》、《龍池樂》、《破陣樂》,凡六部。《宴樂》,張文收所造也。工人緋綾袍,絲布袴。舞二十人,分
為四部:《景雲樂》,舞八人,花錦袍,五色綾袴,雲冠烏皮靴;《慶善樂》,舞四人,紫綾袍,大袖,絲布袴,假髻。《破陣樂》,舞四人,緋綾袍,錦衿褾,緋
綾褲。《承天樂》,舞四人,紫袍,進德冠,並銅帶。樂用玉磬一架,大方響一架,NN箏一,臥箜篌一,小箜篌一,大琵琶一,大五弦琵琶一,小五弦琵琶一,大
笙一,小笙一,大篳篥一,小篳篥一,大簫一,小律一,正銅拔一,和銅拔一,長笛一,短笛一,楷鼓一,連鼓一,鞉鼓一,桴鼓一,工歌二。此樂惟《景雲舞》僅
存,餘並亡。《長壽樂》,武太后長壽年所造也。舞十有二人。畫衣冠。《天授樂》,武太后天授年所造也。舞四人。畫衣五采,鳳冠。《鳥歌萬歲樂》,武太后所
造也。武太后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又常稱萬歲,為樂以象之。舞三人。緋大袖,並畫瞿鵒,冠作鳥像。今案嶺南有鳥,似瞿鵒而稍大,乍視之,不相分辨。籠
養久則能言,無不通,南人謂之吉了,亦雲料。開元初,廣州獻之,言音雄重如丈夫,委曲識人情,慧於鸚鵡遠矣,疑即此鳥也。《漢書·武帝本紀》書南越獻馴
象、能言鳥。注《漢書》者,皆謂鳥為鸚鵡。若是鸚鵡,不得不舉其名,而謂之能言鳥。鸚鵡秦、隴尤多,亦不足重。所謂能言鳥,即吉了也。北方常言瞿鵒逾嶺
乃能言,傳者誤矣。嶺南甚多瞿鵒,能言者非瞿鵒也。《龍池樂》,玄宗所作也。玄宗龍潛之時,宅在隆慶坊,宅南坊人所居,變為池,望氣者亦異焉。故中宗
季年,泛舟池中。玄宗正位,以坊為宮,池水逾大,彌漫數裏,為此樂以歌其祥也。舞十有二人,人冠飾以芙蓉。《破陣樂》,玄宗所造也。生於立部伎《破陣
樂》。舞四人,金甲胄。自《長壽樂》已下皆用龜茲樂,舞人皆著靴。惟《龍池》備用雅樂,而無鐘磬,舞人躡履。
《清
樂》者,南朝舊樂也。永嘉之亂,五都淪覆,遺聲舊制,散落江左。宋、梁之間,南朝文物,號為最盛;人謠國俗,亦世有新聲。後魏孝文、宣武,用師淮、漢,收
其所獲南音,謂之《清商樂》。隨平陳,因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遭梁、陳亡亂,所存蓋鮮。隋室已來,日益淪缺。武太后之時,猶有六十三曲,今其辭存
者,惟有《白雪》、《公莫舞》、《巴渝》、《明君》、《鳳將雛》、《明之君》、《鐸舞》、《白鳩》、《白糸寧》、《子夜》、《吳聲四時歌》、《前溪》、
《阿子》及《歡聞》、《團扇》、《懊憹》、《長史》、《督護》、《讀曲》、《烏夜啼》、《石城》、《莫愁》、《襄陽》、《棲烏夜飛》、《估客》、《楊
伴》、《雅歌》、《驍壺》、《常林歡》、《三洲》、《采桑》、《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泛龍舟》等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各
二首,《四時歌》四首,合三十七首。又七曲有聲無辭:《上林》、《鳳雛》、《平調》、《清調》、《瑟調》、《平折》、《命嘯》,通前為四十四曲存焉。
《白
雪》,周曲也。《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曲之遺聲也。漢世謂之三調。《公莫舞》,晉、宋謂之巾舞。其說雲:「漢高祖與項籍會於鴻門,項莊劍
舞,將殺高祖。項伯亦舞,以袖隔之,且雲公莫害沛公也。漢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項伯衣袖之遺式也。《巴渝》,漢高帝所作也。帝自蜀漢伐楚,以版盾蠻為前
鋒,其人勇而善鬥,好為歌舞,高帝觀之曰:「武王伐紂歌也。」使工習之,號曰《巴渝》。渝,美也。亦雲巴有渝水,故名之。魏、晉改其名,梁複號《巴渝》,
隋文廢之。《明君》,漢元帝時,匈奴單于入朝,詔王嬙配之,即昭君也。及將去,入辭。光彩射人,聳動左右,天子悔焉。漢人憐其遠嫁,為作此歌。晉石崇妓綠
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製新歌曰:「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晉文王諱昭,故晉人謂之《明君》。此中朝舊曲,今為吳聲,蓋吳
人傳受訛變使然。《鳳將雛》,漢世舊歌曲也。《明之君》,本漢世《鞞舞曲》也。梁武時,改其辭以歌君德。《鐸舞》,漢曲也。《白鳩》,吳朝《拂舞曲》也。
楊泓《拂舞序》曰:「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鳧鳩》,雲有此來數十年。察其辭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隋牛弘請以鞞、鐸、巾、拂等
舞陳之殿庭。帝從之,而去其所持巾拂等。《白紵》,沈約雲:本吳地所出,疑是吳舞也。梁帝又令約改其辭。其《四時白紵》之歌,約集所載是也。今中原有《白
紵曲》,辭旨與此全殊。《子夜》,晉曲也。晉有女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晉日常有鬼歌之。《前溪》,晉車騎將軍沈珫所制。《阿子》及《歡聞》,晉穆帝升平
初。歌畢,輒呼「阿子汝聞否」,後人演其聲以為此曲。《團扇》,晉中書令王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婢素善歌,而瑉好捉白團扇,故雲:「團
扇複團扇,持許自遮面。憔悴無複理,羞與郎相見。」《懊憹》,晉隆安初民間訛謠之曲。歌雲:「春草可攬結,女兒可攬擷。」齊太祖常謂之《中朝歌》。《長史
變》,晉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制。《督護》,晉、宋間曲也。彭城內史徐達之為魯軌所殺。徐,宋高祖長婿也。使府內直督護丁旿殯斂之。其妻呼旿至閣下,自問
斂達之事,每問輒歎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今歌是宋孝武帝所制,雲:「督護上征去,儂亦惡聞許。願作石尤風,四面斷行旅。」
《讀曲》,宋人為彭城王義康所制也,有死罪之辭。《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于豫章。義慶時為江州
,至鎮,相見而哭,為帝所怪,征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閣雲:「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南兗州刺史,作此歌。故其和雲:「籠窗窗不開,烏夜啼,
夜夜望郎來。」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辭曰:「歌舞諸少年,娉婷無種跡。菖蒲花可憐,聞名不相識。」《石城》,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
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作此曲。歌雲:「生長石城下,開門對城樓。城中美年少,出入見依投。」《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
善歌謠。《石城樂》和中複有「莫愁」聲,故歌雲:「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襄陽樂》,宋隨王誕之所作也。誕始為襄陽郡,元
嘉二十六年,仍為雍州,夜聞諸女歌謠,因作之。故歌和雲「襄陽來夜樂。」其歌曰:「朝發襄陽來,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裴子野《宋略》
稱:「晉安侯劉道彥為雍州刺史,有惠化,百姓歌之,號《襄陽樂》。」其辭旨非也。《棲烏夜飛》,沈攸之元徽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故歌和
雲:「日落西山還去來!」《估客樂》,齊武帝之制也。布衣時常游樊、鄧,追憶往事而作。歌曰:「昔經樊、鄧役,阻潮梅根渚。感憶追往事,意滿情不敘。」使
太樂令劉瑤教習,百日無成。或啟釋寶月善音律,帝使寶月奏之,便就。敕歌者常重為感憶之聲。梁改其名為《商旅行》。《楊伴》,本童謠歌也。齊隆昌時,女巫
之子曰楊旻,旻隨母入內,及長,為後所寵。童謠雲:「楊婆兒,共戲來。」而歌語訛,遂成楊伴兒。歌雲:「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
爐。」《驍壺》,疑是投壺樂也。投壺者謂壺中躍矢為驍壺,今謂之驍壺者是也。《常林歡》,疑是宋、梁間曲。宋、梁世,荊、雍為南方重鎮,皆皇子為之牧,江
左辭詠,莫不稱之,以為樂土,故隨王作《襄陽》之歌,齊武帝追憶樊、鄧。梁簡文樂府歌雲:「分手桃林岸,送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又曰:
「宜城投音豆酒今行熟,停鞍系馬暫棲宿。」桃林在漢水上,宜城在荊州北。荊州有長林縣。江南謂情人為歡。「常」「長」聲相近,蓋樂人誤謂「長」為「常」。
《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數行巴陵三江之間,因作此歌。《采桑》,因《三洲曲》而生此聲也。《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所作。叔
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泛龍舟》,隋煬帝江都宮作。餘五曲,不知誰所作也。其辭類皆淺
俗,而綿世不易。惜其古曲,是以備論之。其他集錄所不見,亦闕而不載。
當
江南之時,《巾舞》、《白紵》、《巴渝》等衣服各異。梁以前舞人並二八,梁舞省之,鹹用八人而巳。令工人平巾幘,緋袴褶。舞四人,碧輕紗衣,裙襦大袖,畫
雲鳳之狀。漆鬟髻,飾以金銅雜花,狀如雀釵;錦履。舞容閑婉,曲有姿態。沈約《宋書》志江左諸曲哇淫,至今其聲調猶然。觀其政已亂,其俗已淫,既怨且思
矣。而從容雅緩,猶有古士君子之遺風。他樂則莫與為比。樂用鐘一架,磬一架,琴一,三弦琴一,擊琴一,瑟一,秦琵琶一,臥箜篌一,築一,箏一,節鼓一,笙
二,笛二,簫二,篪二,葉二,歌二。
自
長安已後,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轉缺,能合於管弦者,唯《明君》、《楊伴》、《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等八曲。舊樂
章多或數百言。武太后時,《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傳二十六言,就之訛失,與吳音轉遠。劉貺以為宜取吳人使之傳習。以問歌工李郎子,李郎子北人,聲調已
失,雲學于俞才生。才生,江都人也。今郎子逃,《清樂》之歌闕焉。又聞《清樂》唯《雅歌》一曲,辭典而音雅,閱舊記,其辭信典。漢有《盤舞》,今隸《散
樂》部中。又有《幡舞》、《扇舞》,並亡。自周、隋已來,管弦雜曲將數百曲,多用西涼樂,鼓舞曲多用龜茲樂,其曲度皆時俗所知也。惟彈琴家猶傳楚、漢舊
聲。及《清調》、《瑟調》,蔡邕雜弄,非朝廷郊廟所用,故不載。
《西
涼樂》者,後魏平沮渠氏所得也。晉、宋末,中原喪亂,張軌據有河西,苻秦通涼州,旋複隔絕。其樂具有鐘磬,蓋涼人所傳中國舊樂,而雜以羌胡之聲也。魏世共
隋鹹重之。工人平巾幘,緋褶。白舞一人,方舞四人。白舞今闕。方舞四人,假髻,玉支釵,紫絲布褶,白大口袴,五彩接袖,烏皮靴。樂用鐘一架,磬一架,彈箏
一,NN箏一,臥箜篌一,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簫一,篳篥一,小篳篥一,笛一,橫笛一,腰鼓一,齊鼓一,簷鼓一,銅拔一,貝一。編鐘今
亡。
《周
官》:「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大享亦如之。」《韎》,東夷之樂名也。舉東方,則三方可知矣。又有「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祭祀則
歙而歌之,宴亦如之。」作先王樂者,貴能包而用之。納四夷之樂者,美德廣之所及也。東夷之樂曰《韎離》,南蠻之樂曰《任》,西戎之樂曰《禁》,北狄之樂曰
《昧》。《離》,言陽氣始通,萬物離地而生也。《任》,言陽氣用事,萬物懷任也。《禁》,言陰氣始通,禁止萬物之生長也。《昧》,言陰氣用事,萬物眾形暗
昧也。其聲不正,作之四門之外,各持其方兵,獻其聲而已。自周之衰,此禮尋廢。
後
魏有曹婆羅門,受龜茲琵琶于商人,世傳其業。至孫妙達,尤為北齊高洋所重,常自擊胡鼓以和之。周武帝聘虜女為後,西域諸國來媵,於是龜茲、疏勒、安國、康
國之樂,大聚長安。胡兒令羯人白智通教習,頗雜以新聲。張重華時,天竺重譯貢樂伎,後其國王子為沙門來遊,又傳其方音。宋世有高麗、百濟伎樂。魏平拓跋,
亦得之而未具。周師滅齊,二國獻其樂。隋文帝平陳,得《清樂》及《文康禮畢曲》,列九部伎,百濟伎不預焉。煬帝平林邑國,獲扶南工人及其匏琴,陋不可用,
但以《天竺樂》轉寫其聲,而不齒樂部。西魏與高昌通,始有高昌伎。我太宗平高昌,盡收其樂,又造《宴樂》,而去《禮畢曲》。今著令者,惟此十部。雖不著
令,聲節存者,樂府猶隸之。德宗朝,又有驃國亦遣使獻樂。
《高
麗樂》,工人紫羅帽,飾以鳥羽,黃大袖,紫羅帶,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絛繩。舞者四人,椎髻於後,以絳抹額,飾以金璫。二人黃裙襦,赤黃袴,極長其袖,烏
皮靴,雙雙並立而舞。樂用彈箏一,搊箏一,臥箜篌一,豎箜篌一,琵琶一,義觜笛一,笙一,簫一,小篳篥一,大篳篥一,桃皮篳篥一,腰鼓一,齊鼓一,簷鼓
一,貝一。武太后時尚二十五曲,今惟習一曲,衣服亦浸衰敗,失其本風。《百濟樂》,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岐王范為太常卿,複奏置之,是以音伎多闕。舞二
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樂之存者,箏、笛、桃皮篳篥、箜篌、歌。此二國,東夷之樂也。
《扶
南樂》,舞二人,朝霞行纏,赤皮靴。隋世全用《天竺樂》,今其存者,有羯鼓、都曇鼓、毛員鼓、簫、笛、篳篥、銅拔、貝。《天竺樂》,工人皁絲布頭巾,白練
襦,紫綾袴,緋帔。舞二人,辮發,朝霞袈裟,行纏,碧麻鞋。袈裟,今僧衣是也。樂用銅鼓、羯鼓、毛員鼓、都曇鼓、篳篥、橫笛、鳳首箜篌、琵琶、銅拔、貝。
毛員鼓、都曇鼓今亡。《驃國樂》,貞元中,其王來獻本國樂,凡一十二曲,以樂工三十五人來朝。樂曲皆演釋氏經論之辭。此三國,南蠻之樂。
《高
昌樂》,舞二人,白襖錦袖,赤皮靴,赤皮帶,紅抹額。樂用答臘鼓一腰鼓一,雞婁鼓一,羯鼓一,簫二,橫笛二,篳篥二,琵琶二,五弦琵琶二,銅角一,箜篌
一。箜篌今亡。《龜茲樂》,工人皁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袖,緋布袴。舞者四人,紅抹額,緋襖,白袴帑,烏皮靴。樂用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
一,橫笛一,簫一,篳篥一,毛員鼓一,都曇鼓一,答臘鼓一,腰鼓一,羯鼓一,雞婁鼓一,銅拔一,貝一。毛員鼓今亡。《疏勒樂》,工人皁絲布頭巾,白絲布
袴,錦襟褾,舞二人,白襖,錦袖,赤皮靴,赤皮帶。樂用豎箜篌、琵琶、五弦琵琶、橫笛、簫、篳篥、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康國樂》,工人皁絲布頭
巾,緋絲布袍,錦領。舞二人,緋襖,錦領袖,綠綾渾襠袴,赤皮靴,白袴帑。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樂用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銅拔一。《安國樂》,工人
皁絲布頭巾,錦褾領,紫袖袴。舞二人,紫襖,白袴帑,赤皮靴。樂用琵琶、五弦琵琶、豎箜篌、簫、橫笛、篳篥、正鼓、和鼓、銅拔、箜篌。五弦琵琶今亡。此五
國,西戎之樂也。
南蠻、北狄國俗,皆隨發際斷其發,今舞者鹹用繩圍首,反約發杪,內於繩下。又有新聲河西至者,號胡音聲,與《龜茲樂》、《散樂》俱為時重,諸樂鹹為之少寢。
《北
狄樂》,其可知者鮮卑、吐谷渾、部落稽三國,皆馬上樂也。鼓吹本軍旅之音,馬上奏之,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後魏樂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
謂《真人代歌》是也。代都時,命掖庭宮女晨夕歌之。周、隋世,與《西涼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目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
稽》、《钜鹿公主》、《白淨王》、《太子企喻》也。其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辭。按今大角,此即後魏世所謂《簸邏回》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辭。北
虜之俗,呼主為可汗。吐谷渾又慕容別種,知此歌是燕、魏之際鮮卑歌。歌辭虜音,竟不可曉。梁有《钜鹿公主歌辭》,似是姚萇時歌,其辭華音,與北歌不同。梁
樂府鼓吹又有《大白淨皇太子》、《小白淨皇太子》、《企喻》等曲。隋鼓吹有《白淨皇太子》曲,與北歌校之,其音皆異。開元初,以問歌工長孫元忠,雲自高祖
以來,代傳其業。元忠之祖,受業于侯將軍,名貴昌,並州人也,亦世習北歌。貞觀中,有詔令貴昌以其聲教樂府。元忠之家世相傳如此。雖譯者亦不能通知其辭,
蓋年歲久遠,失其真矣。絲桐,惟琴曲有胡笳聲大角,金吾所掌。
《散
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漢天子臨軒設樂,舍利獸從西方來,戲於殿前,激水成比目魚,跳躍嗽水,作霧翳日,化成黃龍,修八丈,出水遊
戲,輝耀日光。繩系兩柱,相去數丈,二倡女對舞繩上,切肩而不傾。如是雜變,總名百戲。江左猶有《高祇紫鹿》、《跂行鱉食》、《齊王卷衣》、《綍鼠》、
《夏育扛鼎》、《臣象行乳》、《神龜抃戲背負靈嶽》、《桂樹白雪》、《畫地成川》之伎。晉成帝咸康七年,散騎侍郎顧臻表曰:「末世之樂,設外方之觀,逆行
連倒。四海朝覲帝庭,而足以蹈天,頭以履地,反天地之順,傷彝倫之大。」乃命太常悉罷之。其後複《高祇紫鹿》。後魏、北齊,亦有《魚龍辟邪》、《鹿馬仙
車》、《吞刀吐火》、《剝車剝驢》、《種瓜拔井》之戲。周宣帝征齊樂並會關中。開皇初,散遣之。大業二年,突厥單于來朝洛陽宮,煬帝為之大合樂,盡通漢、
晉、周、齊之術。胡人大駭。帝命樂署肄習,常以歲首縱觀端門內。大抵《散樂》雜戲多幻術,幻術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漢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國。安帝
時,天竺獻伎,能自斷手足,刳剔腸胃,自是歷代有之。我高宗惡其驚俗,敕西域關令不令入中國。苻堅嘗得西域倒舞伎。睿宗時,婆羅門獻樂,舞人倒行,而以足
舞於極銛刀鋒,倒植於地,低目就刃,以曆臉中,又植於背下,吹篳篥者立其腹上,終曲而亦無傷。又伏伸其手,兩人躡之,施身繞手,百轉無已。漢世有橦木伎,
又有盤舞。晉世加之以柸,謂之《柸盤舞》。樂府詩雲,「妍袖陵七盤」,言舞用盤七枚也。梁謂之《舞盤伎》。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
劍伎》,今並存。又有《舞輪伎》,蓋今戲車輪者。《透三峽伎》,蓋今《透飛梯》之類也。《高祇伎》,蓋今之戲繩者是也。梁有《獼猴幢伎》,今有《緣竿》,
又有《獼猴緣竿》,未審何者為是。又有《弄碗珠伎》、《丹珠伎》。
歌
舞戲,有《大面》、《撥頭》、《踏搖娘》、《窟壘子》等戲。玄宗以其非正聲,置教坊於禁中以處之。《婆羅門樂》,與四夷同列。《婆羅門樂》用漆篳篥二,
齊鼓一。《散樂》,用橫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其餘雜戲,變態多端,皆不足稱。《大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
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撥頭》出西域。胡人為猛獸所噬,其子求獸殺之,為此舞以像之也。《踏
搖娘》,生於隋末。隋末河內有人貌惡而嗜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其妻美色善歌,為怨苦之辭。河朔演其曲而被之弦管,因寫其妻之容。妻悲訴,每搖頓
其身,故號《踏搖娘》。近代優人頗改其制度,非舊旨也。《窟壘子》,亦雲《魁壘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樂也。漢末始用之於嘉會。齊後主高緯
尤所好。高麗國亦有之。
八音之屬,協於八節。匏,瓠也,女媧氏造。列管於匏上,內簧其中,《爾雅》謂之巢。大者曰竽,小者曰和。竽,煦也,立春之音,煦生萬物也。竽管三十六,宮管在左。和管十三,宮管居中。今之竽、笙,並以木代匏而漆之,無複音矣。荊、梁之南,尚存古制雲。
管
三孔曰龠,春分之音,萬物振躍而動也。簫,舜所造也。《爾雅》謂之茭。音交大曰絪,二十三管,修尺四寸。笛,漢武帝工丘仲所造也。其元出於羌中。短笛,修
尺有咫。長笛、短笛之間,謂之中管。篪,吹孔有觜如酸棗。橫笛,小篪也。漢靈帝好胡笛。五胡亂華,石遵玩之不絕音。《宋書》雲:有胡篪出於胡吹,則謂此。
梁胡吹歌雲:「快馬不須鞭,反插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路傍兒。」此歌辭元出北國。之橫笛皆去觜,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胡中,其聲
悲。亦雲:胡人吹之以驚中國馬雲。柷,眾也。立夏之音,萬物眾皆成也。方面各二尺餘,旁開員孔,內手於中,擊之以舉樂。敔,如伏虎,背皆有鬣二十七,碎竹
以擊其首而逆刮之,以止樂也。舂牘,虛中如桶,無底,舉以頓地如舂杵,亦謂之頓相。相,助也,以節樂也。或謂梁孝王築睢陽城,擊鼓為下杵之節。《睢陽操》
用舂牘,後世因之。拍板,長闊如手,厚寸餘,以韋連之,擊以代抃。
琴,
伏羲所造。琴,禁也,夏至之音,陰氣初動,禁物之淫心。五弦以備五聲,武王加之為七弦。琴十有二柱,如琵琶。擊琴,柳惲所造。惲嘗為文詠,思有所屬,搖筆
誤中琴弦,因為此樂。以管承弦,又以片竹約而束之,使弦急而聲亮,舉竹擊之,以為節曲。瑟,昔者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為二十五弦。大
帝,太昊也。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制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雜樂箏並十有二弦,他樂皆十有三弦。軋箏,
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築,如箏,細頸,以竹擊之,如擊琴。《清樂》箏,用骨爪長寸餘以代指。琵琶,四弦,漢樂也。初,秦長城之役,有鞀而鼓之者。及漢武帝
嫁宗女于烏孫,乃裁箏、築為馬上樂,以慰其鄉國之思。推而遠之曰琵,引而近之曰琶,言其便於事也。今《清樂》奏琵琶,俗謂之「秦漢子」,圓體修頸而小,疑
是弦鞀之遺制。其他皆充上銳下,曲項,形制稍大,疑此是漢制。兼似兩制者,謂之「秦漢」,蓋謂通用秦、漢之法。《梁史》稱侯景之將害簡文也,使太樂令彭雋
齎曲項琵琶就帝飲,則南朝似無。曲項者,亦本出胡中。五弦琵琶,稍小,蓋北國所出。《風俗通》雲:以手琵琶之,因為名。案舊琵琶皆以木撥彈之,太宗貞觀中
始有手彈之法,今所謂搊琵琶者是也。《風俗通》所謂以手琵琶之。乃非用撥之義,豈上世固有搊之者耶?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項長過於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
后時,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晉《竹林七賢圖》阮鹹所彈與此類,因謂之阮鹹。咸,晉世實以善琵琶知音律稱。箜篌,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以祠太一。或雲侯
輝所作,其聲坎坎應節,謂之坎侯,聲訛為箜篌。或謂師延靡靡樂,非也。舊說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豎箜篌,胡樂也,漢靈
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豎抱於懷,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鳳首箜篌,有項如軫。七弦,鄭善子作,開元中進。形如阮鹹,其下缺少而身大,旁有少
缺,取其身便也。弦十三隔,孤柱一,合散聲七,隔聲九十一,柱聲一,總九十九聲,隨調應律。太一,司馬糸舀開元中進。十二弦,六隔,合散聲十二,隔聲七十
二。弦散聲應律呂,以隔聲旋相為宮,合八十四調。今編入雅樂宮縣內用之。六弦,史盛作,天寶中進,形如琵琶而長。六弦,四隔,孤柱一,合散聲六,隔聲二十
四,柱聲一,總三十一聲,隔調應律。天寶樂,任偃作,天寶中進。類石幢,十四弦,六柱。黃鐘一均足倍七聲,移柱作調應律。
塤,
曛也,立秋之音,萬物將曛黃也。埏土為之,如鵝卵,凡六孔,銳上豐下。大者《爾雅》謂之曰LT。缶,如足盆,古西戎之樂,秦俗應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
杖擊之。秦、趙會于澠池,秦王擊缶而歌。八缶,唐永泰初司馬縚進《廣平樂》,蓋八缶具黃鐘一均聲。鐘,黃帝之工垂所造。鐘,種也,立秋之音,萬物種成也。
大曰鎛,鎛亦大鐘也。《爾雅》謂之鏞。小而編之曰編鐘,中曰剽,小曰棧。錞於,圓如碓頭,大上小下,縣以籠床,芒渼將之以和鼓。沈約《宋書》雲,「今人間
時有之」,則宋日非廟庭所用。後周平蜀獲之,斛斯徵觀曰:「錞於也。」依幹寶《周禮注》試之,如其言。鐃,木舌,搖之以和鼓。梁有銅磬,蓋今方響之類。方
響,以鐵為之,修八寸,廣二寸,圓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設業,倚於架上以代鐘磬。人間所用者才三四寸。銅拔,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若浮
漚,貫之以韋皮,相擊以和樂也。南蠻國大者圓數尺。或謂南齊穆士素所造,非也。鉦,如大銅疊,縣而擊之,節鼓。銅鼓,鑄銅為之,虛其一面,覆而擊其上。南
夷扶南、天竺類皆如此。嶺南豪家則有之,大者廣丈餘。磬,叔所造也。磬,勁也,立冬之音,萬物皆堅勁。《書》雲,「泗濱浮磬」,言泗濱石可為磬。今磬石皆
出華原,非泗濱也。登歌磬,以玉為之,《爾雅》謂之芃。鼓,動也,冬至之音,萬物皆含陽氣而動。雷鼓八面以祀天,靈鼓六面以祀地,路鼓四面以祀鬼神。夏後
加之以足,謂之足鼓。殷人貫之以柱,謂之楹鼓。周人縣之,謂之縣鼓。後世從殷制建之,謂之建鼓。晉鼓六尺六寸,金奏則鼓之。傍有鼓謂之應鼓,以和大鼓。小
鼓有柄曰鞞,搖之以和鼓。大曰鞉。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而纖腹,本胡鼓也。石遵好之,與橫笛不去左右。齊鼓,如漆桶,大一頭,設齊於鼓面如麝臍,
故曰齊鼓。簷鼓,如小甕,先冒以革而漆之。羯鼓,正如漆桶,兩手具擊,以其出羯中,故號羯鼓,亦謂之兩杖鼓。都曇鼓,似腰鼓而小,以槌擊之。毛員鼓,似都
曇鼓而稍大。答臘鼓,制廣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聲甚震,俗謂之揩鼓。雞婁鼓,正圓,兩手所擊之處,平可數寸。正鼓、和鼓者,一以正,一以和,皆腰鼓也。
節鼓,狀如博局,中間員孔,適容其鼓,擊之節樂也。撫拍,以韋為之,實之以糠,撫之節樂也。
金、
石、絲、竹、匏、土、革、木,謂之八音。金木之音,擊而成樂。今東夷有管木者,桃皮是也。西戎有吹金者,銅角是也。長二尺,形如牛角。貝,蠡也,容可數
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桃皮,卷之以為篳篥。嘯葉,銜葉而嘯,其聲清震,橘柚尤善。四夷絲竹之量,國異其制,不可詳盡。《爾雅》:琴二十弦曰離,瑟
二十七弦曰灑。漢世有洞簫,又有管,長尺圍寸而並漆之。宋世有繞梁,似臥箜篌。今並亡矣。今世又有篪,其長盈尋,曰七星,如箏稍小,曰雲和,樂府所不用。
周
天子宮縣,諸侯軒縣,大夫曲縣,士特縣。故孔子之堂,聞金石之音;魏絳之家,有鐘磬之聲。秦、漢之際,斯禮無聞。漢丞相田蚡,前庭羅鐘磬,置曲旃。光武又
賜東海恭王鐘之樂。即漢世人臣,尚有金石。漢樂歌雲,「高張四縣,神來宴饗」,謂宮縣也。制氏在太樂,能記鏗鏘鼓舞。河間王著《樂記》,八佾之舞與制氏
不甚相遠,又舞八佾之明文也。《漢儀》雲,高廟撞千石之鐘十枚,即《上林賦》所謂「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鋌钜」者也。鐘當十二,而此十枚,未識其義。議者
皆雲漢世不知用宮縣。今案漢章、和世用旋宮,漢世群儒,備言其義,牛弘、祖孝孫所由准的也。又河間王博采經籍,與制氏不殊,知漢世之樂,為最備矣。魏、晉
已來,但雲四廂金石,而不言其禮,或八架,或十架,或十六架。梁武始用二十六架。貞觀初增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桉十二於四隅。後魏、周、齊皆二十六架。建
德中,複梁三十六架。隋文省。煬帝又複之。
樂
縣,橫曰簨,豎曰。飾簨以飛龍,飾趺以飛廉,鐘以摯獸,磬以摯鳥,上列樹羽,旁垂流蘇,周制也。縣以崇牙,殷制也。飾以博山,後世所加也。宮縣每架
金博山五,軒縣三。鼓,承以花趺,覆以華蓋,上集翔鷺。隋氏二十架,先置建鼓於四隅,鎛鐘方面各三,依其辰位,雜列編鐘、磬各四架於其間。二十六架,則編
鐘十二架,磬亦如之。軒縣九架,鎛鐘三架,在辰、醜、申地,編鐘、磬皆三架。設路鼓二於縣內戌、巳地之北。設柷敔於四隅,舞人立於其中。錞於、鐃、鐸、撫
拍、舂牘,列於舞人間。唐禮,天子朝廟用三十六架。高宗成蓬萊宮,充庭七十二架。武后遷都,乃省之。皇后廟及郊祭並二十架,同舞八佾。先聖廟及皇太子廟並
九架,舞六佾。縣間設柷敔各一,柷于左,敔於右。錞於、撫拍、頓相、鐃、鐸,次列于路鼓南。舞人列於縣北。登歌二架,登於堂上兩楹之前。編鐘在東,編磬在
西。登歌工人坐堂上,竹人立堂下,所謂「琴瑟在堂,竽笙在庭」也。殿庭加設鼓吹於四隅。
宴
享陳《清樂》、《西涼樂》。架對列於左右廂,設舞筵於其間。舊皇后庭但設絲管,大業尚侈,始置鐘磬,猶不設鎛鐘,以鎛磬代。武太后稱制,用鐘,因而莫革。
樂縣,庭廟以五彩雜飾,軒縣以硃,五郊則各從其方色。每先奏樂三日,太樂令宿設縣於庭,其日率工人入居其次。協律郎舉麾,樂作;僕麾,樂止。文舞退,武舞
進。若常享會,先一日具坐、立部樂名封上,請所奏禦注而下。及會,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馬,次奏《散樂》而畢矣。
廣
明初,巢賊幹紀,輿駕播遷,兩都覆圮,宗廟悉為煨燼,樂工淪散,金奏幾亡。及僖宗還宮,購募鐘縣之器,一無存者。昭宗即位,將親謁郊廟,有司請造樂縣,詢
於舊工,皆莫知其制度。修奉樂縣使宰相張浚悉集太常樂胥詳酌,竟不得其法。時太常博士殷盈孫深于典故,乃案《周官考工記》之文,究其欒、銑、於、鼓、鉦、
舞、甬之法,沉思三四夕,用演算法乘除,鎛鐘之輕重高低乃定。懸下編鐘,正黃鐘九寸五分,下至登歌倍應鐘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口項之量,徑衡之圍,悉
為圖,遣金工依法鑄之,凡二百四十口。鑄成,張浚求知聲者處士蕭承訓、梨園樂工陳敬言與太樂令李從周,令先校定石磬,合而擊拊之,八音克諧,觀者聳聽。浚
既進呈,昭宗陳於殿庭以試之。時以宗廟焚毀之後,修奉不及,乃權以少府監為太廟。其庭甚狹,議者論縣樂之架不同。浚奏議曰:
臣
伏准舊制,太廟含元殿並設宮縣三十六架,太清宮、南北郊、社稷及諸殿庭,並二十架。今修奉樂懸,太廟合造三十六架,臣今參議,請依古禮用二十架。伏自兵興
已來,雅樂淪缺,將為修奉,事實重難。變通宜務於酌中,損益當循于寧儉。臣聞諸舊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相成王,始暇制樂。魏初無樂器及伶人,後稍得登
歌食舉之樂。明帝太寧末,詔增益之。鹹和中,鳩集遺逸,尚未有金石之音。至孝武太元中,四廂金石始備,郊祀猶不舉樂。宋文帝元嘉九年,初調金石。二十四
年,南郊始設登歌,廟舞猶闕。孝武孝建中,有司奏郊廟宜設備樂,始為詳定。故後魏孝文太和初,司樂上書,陳樂章有闕,求集群官議定,廣修器數,正立名品。
詔雖行之,仍有殘缺。隋文踐祚,太常議正雅樂,九年之後,惟奏黃鐘一宮,郊廟止用一調。據禮文,每一代之樂,二調並奏,六代之樂,凡十二調。其餘聲律,皆
不復通。高祖受隋禪,軍國多務,未遑改創,樂府尚用隋氏舊文。武德九年,命太常考正雅樂。貞觀二年,考畢上奏。蓋其事體大,故歷代不能速成。
伏
以俯逼郊天,式修雅樂,必將集事,須務相時。今者帑藏未充,貢奉多闕,凡闕貨力,不易方圓,制度之間,亦宜撙節。臣伏惟《儀禮》宮懸之制,陳鎛鐘二十架,
當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設編鐘一架;乙、丁、辛、癸,各設編磬一架,合為二十架。樹建鼓於四隅。當乾、坤、艮、巽之位,以象二十四氣。宗廟、殿
庭、郊丘、社稷,皆用此制,無聞異同。周、漢、魏、晉、宋、齊六朝,並只用二十架。隋氏平陳,檢梁故事,乃設三十六架。國初因之不改。高宗皇帝初成蓬萊
宮,充庭七十二架,尋乃省之。則簨架數太多,本近於侈。止於二十架,正協禮經。兼今太廟之中,地位甚狹,百官在列,萬舞充庭,雖三十六架具存,亦施為不
得。廟庭難容,未易開廣,樂架不可重遝鋪陳。今請依周、漢、魏、晉、宋、齊六代故事,用二十架。
從之。
古制,雅樂宮縣之下,編鐘四架,十六口。近代用二十四口,正聲十二,倍聲十二,各有律呂,凡二十四聲。登歌一架,亦二十四鐘。雅樂淪滅,至是複全。
志第十音樂三
貞
觀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孫既定雅樂,至六年,詔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樂章。其後至則天稱制,多所改易,歌辭皆是內出。開元初,則中書令張說奉制所作,然
雜用貞觀舊詞。自後郊廟歌工樂師傳授多缺,或祭用宴樂,或郊稱廟詞。二十五年,太常卿韋縚令博士韋逌、直太樂尚沖、樂正沈元福、郊社令陳虔申懷操等,銓敘
前後所行用樂章,為五卷,以付太樂、鼓吹兩署,令工人習之。時太常舊相傳有宮、商、角、徵、羽《宴樂》五調歌詞各一卷,或雲貞觀中侍中楊恭仁妾趙方等所銓
集,詞多鄭、衛,皆近代詞人雜詩,至縚又令太樂令孫玄成更加整比為七卷。又自開元已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其孫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傳謂為法
曲。今依前史舊例,錄雅樂歌詞前後常行用者,附於此志。其五調法曲,詞多不經,不復載之。
冬至祀昊天于圓丘樂章八首貞觀二年,祖孝孫定雅樂。貞觀六年,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此詞,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
上靈眷命兮膺會昌,盛德殷薦葉辰良。景福降兮聖德遠。玄化穆兮天曆長。
皇帝行用《太和》:
穆穆我後,道應千齡。登三處大,得一居貞。禮唯崇德,樂以和聲。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陽播氣,甄耀垂明。有赫圓宰,深仁曲成。日麗蒼璧,煙開紫營。聿遵虔享,式降鴻禎。
迎俎入用《雍和》:
欽惟大帝,載仰皇穹。始命田燭,爰啟郊宮。《雲門》駭聽,雷鼓鳴空。神其介祀,景祚斯融。
酌獻飲福用《壽和》:
八音斯奏,三獻畢陳。寶祚惟永,暉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迭璧凝影皇壇路,編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黃鐘歌大呂,還符寶曆祚昌年。
武舞作用《凱安》:
昔在炎運終,中華亂無象。酆郊赤烏見,邙山黑雲上。大賚下周車,禁暴開殷網。幽明同葉贊,鼎祚齊天壤。
送神用《豫和》:
歌奏畢兮禮獻終,六龍馭兮神將升。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簡兮祚休征。
又郊天樂章一首太樂舊有此辭,不詳所起。
送神用《豫和》:
蘋蘩禮著,黍稷誠微。音盈鳳管,彩駐龍旗。洪歆式就,介福攸歸。送樂有闋,靈馭遄飛。
則天大聖皇后大享昊天樂章十二首禦撰
第一:
太陰凝至化,貞耀蘊軒儀。德邁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捫天遂啟極,夢日乃升曦。
第二:
贍紫極,望玄穹。翹至懇,罄深衷。聽雖遠,誠必通。垂厚澤,降雲宮。
第三:
乾儀混成沖邃,天道下濟高明。陽晨披紫闕,太一曉降黃庭。圓壇敢申昭報,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懇,玄鑒庶察微誠。
第四:
巍巍睿業廣,赫赫聖基隆。菲德承先顧,禎符萃眇躬。銘開武岩側,圖薦洛川中。微誠詎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懷慚紫極,無以謝玄穹。
第五:
朝壇霧卷,曙嶺煙沉。爰設筐幣,式表誠心。筵輝麗璧,樂暢和音。仰惟靈鑒,俯察翹襟。
第六:
昭昭上帝,穆穆下臨。禮崇備物,樂奏鏘金。蘭羞委薦,桂醑盈斟。敢希明德,聿罄莊心。
第七:
钅尊浮九醖,禮備三周。陳誠菲奠,契福神猷。
第八:
奠璧郊壇昭大禮,鏘金拊石表虔誠。始奏《承雲》娛帝賞,複歌《調露》暢《韶英》。
第九:
荷恩承顧托,執契恭臨撫。廟略靜邊荒,天兵曜神武。有截資先化,無為遵舊矩。禎符降昊穹,大業光寰宇。
第十:
肅肅祀典,邕邕禮秩。三獻已周,九成斯畢。爰撤其俎,載遷其實。或升或降,唯誠唯質。
第十一:
禮終肆類,樂闋九成。仰惟明德,敢薦非馨。顧慚菲奠,久駐雲軿。瞻荷靈澤,悚戀兼盈。
第十二: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馭,動雲衣。登金闕,入紫微。望仙駕,仰恩徽。
景龍三年中宗親祀昊天上帝樂章十首
降神用《豫和》:
天之歷數歸睿唐,顧惟菲德欽昊蒼。選吉日兮表殷薦,冀神鑒兮降陽。
皇帝行用《太和》圓鐘宮
恭臨寶位,肅奉瑤圖。恆思解網,每軫泣辜。德慚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贊嘉謨。
告謝圓鐘宮:
得一流玄澤,通三禦紫宸。遠葉千齡運,遐銷九域塵。絕瑞駢闐集,殊祥絡繹臻。年登慶西畝,稔歲賀盈囷。
登歌用《肅和》無射均之林鐘羽:
悠哉廣覆,大矣曲成。九玄著象,七曜甄明。珪璧是奠,醖酎斯盈。作樂崇德,爰暢《咸英》。
迎俎用《雍和》圓鐘均之黃鐘羽:
郊壇展敬,嚴配因心。孤竹簫管,空桑瑟琴。肅穆大禮,鏗鏘八音。恭惟上帝,希降靈歆。
酌獻用《福和》圓鐘宮:
九成爰奏,三獻式陳。欽承景福,恭托明禋。
中宮助祭升壇用函鐘宮:
坤元光至德,柔訓闡皇風。《芣苡》芳聲遠,《螽斯》美化隆。睿範超千載,嘉猷備六宮。肅恭陪盛典,欽若薦禋宗。
亞獻用函鐘宮:
三靈降饗,三後配神。虔敷藻奠,敬展郊禋。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圓鐘均之中呂商
已陳粢盛敷嚴祀,更奏笙鏞協雅聲。璿圖寶曆欣甯謐,晏俗淳風樂太平。
武舞作用《凱安》圓鐘均之無射徵:
堂堂聖祖興,赫赫昌基泰。戎車盟津偃,玉帛塗山會。舜日啟祥暉,堯雲卷征旆。風猷被有截,聲教覃無外。
開元十一年玄宗祀昊天于圓丘樂章十一首
降神用《豫和》圓鐘宮三成,黃鐘角一成,太簇徵一成,姑洗羽一成,已上六變詞同。:
至矣丕構,蒸哉太平。授犧膺籙,複禹繼明。草木仁化,《鳧鷖》頌聲。祀宗陳德,無愧斯誠。
迎神用《歆和》:
崇禋已備,粢盛聿修。潔誠斯展,鐘石方遒。
皇祖光皇帝室酌獻用《長髮》黃鐘宮。詞同貞觀《長髮》。
太祖景皇帝室酌獻用《大基》太簇宮。詞同貞觀《大基》。
代祖元皇帝室酌獻用《大成》姑洗宮。詞同貞觀《大成》。
高祖神堯皇帝室酌獻用《大明》蕤賓宮。詞同貞觀《大明》。
太宗文武聖皇帝室酌獻用《崇德》夷則宮。詞同貞觀《崇德》。:
高宗天皇大帝室酌獻用《鈞天》黃鐘宮。詞同光宅鈞天。
義宗孝敬皇帝室酌獻用《承光》黃鐘宮:
金相載穆,玉裕重暉。養德清禁,承光紫微。乾宮候色,震象增威。監國方永,賓天不歸。孝友自衷,溫文性與。龍樓正啟,鶴駕斯舉。丹扆流念,鴻名式序。中興考室,永陳彝俎。
皇帝飲福用《延和》黃鐘宮:
巍巍累聖,穆穆重光。奄有區夏,祚啟隆唐。百蠻飲澤,萬國來王。本枝億載,鼎祚逾長。
皇帝行用《太和》:
郊壇齊帝,禮樂祠天。丹青寰宇,宮徵山川。神祇畢降,行止重旋。融融穆穆,納祉洪延。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止奏潛聆,登儀宿轉。大玉躬奉,參鐘首奠。簠簋聿升,犧牲遞薦。昭事顒若,存存以伣。
迎俎入用《雍和》:
爛雲普洽,律風無外。千品其凝,九賓斯會。禋樽晉燭,純犧滌汰。玄覆攸廣,鴻休汪濊。
皇帝酌獻天神用《壽和》:
六變爰闋,八階載虔。祐我皇祚,于萬斯年。
酌獻配座用《壽和》:
于赫聖祖,龍飛晉陽。底定萬國,奄有四方。功格上下,道冠農黃。郊天配享,德合無疆。
飲福酒用《壽和》:
崇崇太畤,肅肅嚴禋。粢盛既潔,金石畢陳。上帝來享,介福爰臻。受厘合福,寶祚惟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祝史正辭,人神慶葉。福以德昭,享以誠接。六變雲備,百禮斯浹。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武舞用《凱安》:
馨香惟後德,明命光天保。肅和崇聖靈,陳信表皇道。玉鏚初蹈厲,金匏既靜好。
禮畢送神用《豫和》:
大號成命,《思文》配天。神光肸蚃,龍駕言旋。眇眇閶闔,昭昭上玄。俾昌而大,于萬斯年。
皇帝還大次用《太和》:
六成既闋,三薦雲終。神心具醉,聖敬愈崇。受厘皇邸,回蹕帷宮。穰穰之福,永永無窮。
玄宗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祀天樂章十四首中書令燕國公張說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六變夾鐘宮之一:
款泰壇,柴泰清。受天命,報天成。竦皇心,薦樂聲。志上達,歌下迎。
夾鐘宮之二:
億上帝,臨下庭。騎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靈。
夾鐘宮之三:
相百辟,貢八荒。九歌敘,萬舞翔。肅振振,鏘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黃鐘宮:
高在上,道光明。物資始,德難名。承眷命,牧蒼生。寰宇謐,太階平。
太簇徵:
天道無親,至誠與鄰。山川偏禮,宮徵惟新。玉帛非盛,聰明會貞。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姑洗羽:
饗帝饗親,維孝維聖。緝熙懿德,敷揚成命。華夷志同,笙鏞禮盛。明靈降止,感此誠敬。
迎送皇帝用《太和》:
孝敬中發,和容外彰。騰華照宇,如升太陽。貞璧就奠,玄靈垂光。禮樂具舉,濟濟洋洋。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羽調:
奠祖配天,承天享帝。百靈咸秩,四海來祭。植我蒼璧,布我玄制。華日徘徊,神靈容裔。
迎俎入用《雍和》:
俎豆有馝,潔粢豐盛。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鼓鐘管磬,肅唱和鳴。皇皇後祖,賚我思成。
酌獻用《壽和》黃鐘宮調:
蒸蒸我後,享獻惟夤。躬酌鬱鬯,跪奠明神。孝莫孝乎配上帝以親,敬莫敬乎教天下為臣。
皇帝飲福用《壽和》:
皇祖嚴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萬年。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商調:
六鐘翕協六變成,八佾倘佯八風生。樂《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終獻亞獻用《凱安》:
列祖順三靈,文宗威四海。黃鉞誅群盜,硃旗掃多罪。戢兵天下安,約法人心改。大哉幹羽意,長見風雲在。
送神用《豫和》夾鐘宮調:
禮樂終,煙燎上。懷靈惠,結皇想。歸風疾,回風爽。百福來,眾神往。
正月上辛祈谷于南郊樂章八首貞觀中褚亮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貞觀禮》,祀感帝用此詞,顯慶已後,詞同冬至圓丘。:
履艮斯繩,居中體正。龍運垂祉,昭符啟聖。式事嚴禋,聿懷嘉慶。惟帝永錫,時皇休命。
迎俎用《雍和》:
殷薦乘春,太壇臨曙。八簋盈和,六瑚登禦。嘉稷匪歆,德馨斯飫。祝嘏無易,靈心有豫。
皇帝酌獻飲福酒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玉帛犧牲申敬享,金絲戚羽盛音容。庶俾億齡禔景福,長欣萬宇洽時邕。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季秋享上帝于明堂樂章八首貞觀中褚亮等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象天禦宇,乘時布政。嚴配申虔,宗禋展敬。樽罍盈列,樹羽交映。玉幣通誠,祚隆皇聖。
迎俎用《雍和》: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霧凝璿篚,風清金縣。神滌備全,明粢豐衍。載結彝俎,陳誠以薦。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禦扆合宮承寶曆,席圖重館奉明靈。偃武修文九圍泰,沉烽靜柝八荒寧。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則天大聖皇后享明堂樂章十二首禦撰
外辦將出:
總章陳昔典,衢室禮惟神。巨集規則天地,神用葉陶鈞。負扆三春旦,充庭萬宇賓。顧己誠虛薄,空慚馭兆人。
皇帝行用黃鐘宮:
仰膺歷數,俯順謳歌。遠安邇肅,俗阜時和。化光玉鏡,訟息金科。方興典禮,永戢干戈。
皇嗣出入升降: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謙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規載啟,茂典方陳。譽隆三善,祥開萬春。
迎送王公:
千官肅事,萬國朝宗。載延百辟,爰集三宮。君臣得合,魚水斯同。睿圖方永,周曆長隆。
登歌大呂均無射羽:
禮崇宗祀,志表嚴禋。笙鏞合奏,文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擇良辰。潔誠斯著,奠謁方申。
配饗:
笙鏞間鳴玉,文物昭清暉。粹影臨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潔庶無違。
宮音:
履艮苞群望,居中冠百靈。萬方資廣運,庶品荷裁成。神功諒匪測,盛德實難名。藻奠申誠敬,恭祀表惟馨。
角音:
出震位,開平秩。扇條風,乘甲乙。龍德盛,鳥星出。薦珪篚,陳誠實。
徵音:
赫赫離精禦炎陸,滔滔熾景開隆暑。冀延神鑒俯蘭樽,式表虔襟陳桂俎。
商音:
律中夷則,序應收成。功宣建武,儀錶惟明。爰申禮奠,庶展翹誠。九秋是式,百穀斯盈。
羽音:
葭律肇啟隆冬,蘋藻攸陳饗祭。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孟夏雩祀上帝于南郊樂章八首貞觀中褚亮等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硃鳥開辰,蒼龍啟映。大帝昭饗,群生展敬。禮備懷柔,功宣舞詠。旬液應序,年祥葉慶。
迎俎用《雍和》:
紺筵分彩,瑤圖葉絢。風管晨凝,雲歌曉囀。肅事蘋藻,虔申桂奠。百谷斯登,萬箱攸薦。
皇帝酌獻飲福酒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鳳曲登歌調令序,龍雩集舞泛祥風。彩FK雲回昭睿德,硃幹電發表神功。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又雩祀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或雲開元初造。
降神用《豫和》:
鳥緯遷序,龍星見辰。純陽在律,明德崇禋。五方降帝,萬宇安人。恭以致享,肅以迎神。
送神用《豫和》:
祀遵經設,享緣誠舉。獻畢於樽,撤臨於俎。舞止幹戚,樂停柷敔。歌以送神,神還其所。
祀五方上帝于五郊樂章四十首貞觀中魏徵等作,今行用。
祀黃帝降神奏宮音:
黃中正位,含章居貞。既彰六律,兼和五聲。畢陳萬舞,乃薦斯牲。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渺渺方輿,蒼蒼圓蓋。至哉樞紐,宅中圖大。氣調四序,風和萬籟。祚我明德,時雍道泰。
迎俎用《雍和》:
金縣夕肆,玉俎朝陳。饗薦黃道,芬流紫辰。乃誠乃敬,載享載禋。崇薦斯在,惟皇是賓。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禦征乘宮出郊甸,安歌率舞遞將迎。自有《雲門》符帝賞,猶持雷鼓答天成。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祀青帝降神用角音:
鶴雲旦起,鳥星昏集。律候新風,陽開初蟄。至德可饗,行潦斯挹。錫以無疆,蒸人乃粒。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玄鳥司春,蒼龍登歲。節物變柳,光風轉蕙。瑤席降神,硃弦饗帝。誠備祝嘏,禮殫珪幣。
迎俎用《雍和》:
大樂稀音,至誠簡禮。文物斯建,聲名濟濟。六變有成,三登無體。乃眷豐潔,恩覃愷悌。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笙歌龠舞屬年韶,鷺鼓鳧鐘展時豫。調露初迎綺春節,承雲遽踐蒼霄馭。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祀赤帝降神用徵音:
青陽告謝,硃明戒序。延長是祈,敬陳椒醑。博碩斯薦,笙鏞備舉。庶盡肅恭,非馨稷黍。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離位克明,火中宵見。峰雲暮起,景風晨扇。木槿初榮,含桃可薦。芬馥百品,鏗鏘三變。
迎俎用《雍和》:
昭昭丹陸,奕奕炎方。禮陳牲幣,樂備篪簧。瓊羞溢俎,玉浮觴。恭惟正直,歆此馨香。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千里溫風飄絳羽,十枚炎景勝硃幹。陳觴薦俎歌三獻,拊石摐金會七盤。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祀白帝降神用商音: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萬方靜謐,九土和平。馨香是薦,受祚聰明。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金行在節,素靈居正。氣肅霜嚴,林凋草勁。豺祭隼擊,潦收川鏡。九谷已登,萬箱流詠。
迎俎用《雍和》:
律應西成,氣躔南呂。珪幣鹹列,笙竽備舉。苾苾蘭羞,芬芬桂醑。式資宴貺,用調霜序。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璿儀氣爽驚緹龠,玉呂灰飛含素商。鳴鞞奏管芳羞薦,會舞安歌葆眊揚。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祀黑帝降神用羽音:
嚴冬季月,星回風厲。享祀報功,方祈來歲。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次極陽烏,紀窮陰兔。火林溯雪,湯泉凝冱。八蠟已登,三農息務。
迎俎用《雍和》:
陽月斯紀,應鐘在候。載潔牲牷,爰登俎豆。既高既遠,無聲無臭。靜言格思,惟神保佑。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執龠持羽初終曲,硃幹玉鏚始分行。《七德》、《九功》鹹已暢,明靈降福具穰穰。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又五郊樂章十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黃郊迎神:
硃明季序,黃郊王辰。厚以載物,甘以養人。毓金為體,稟火成身。宮音式奏,奏以迎神。
送神: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土王四月,時季一周。黍稷已享,籩豆宜收。送神有樂,神其賜休。
青郊迎神:
緹幕移候,青郊啟蟄。淑景遲遲,和風習習。璧玉宵備,旌旄曙立。張樂以迎,帝神其入。
送神:
文物流彩,聲明動色。人竭其恭,靈昭其飭。歆薦無巳,垂禎不極。送禮有章,惟神還軾。
赤郊迎神:
青陽節謝,硃明候改。靡草雕華,含桃流彩。列鐘磬,筵陳脯醢。樂以迎神,神其如在。
送神:
炎精式降,蒼生攸仰。羞列豆籩,酒陳牲象。昭祀有應,宜其不爽。送樂張音,惟靈之往。
白郊迎神:
序移玉律,節應金商。天嚴殺氣,吹警秋方。燎既積,稷奠並芳。樂以迎奏,庶降神光。
送神:
祀遵五禮,時屬三秋。人懷肅敬,靈降禎休。奠歆旨酒,薦享珍羞。載張送樂,神其上游。
黑郊迎神:
玄英戒序,黑郊臨候。掌禮陳彝,司筵執豆。寒雰斂色,冱泉凝漏。樂以迎神,八音斯奏。
送神:
北郊時冽,南陸輝處。奠本虔誠,獻彌恭慮。上延祉福,下承歡豫。廣樂送神,神其整馭。
祀朝日樂章八首貞觀中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惟聖格天,惟明饗日。帝郊肆類,王宮戒吉。珪奠春舒,鐘歌曉溢。禮雲克備,斯文有秩。
迎俎用《雍和》:
晨儀式薦,明祀惟光。神物爰止,靈暉載揚。玄端肅事,紫幄興祥。福履攸假,于昭令王。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崇牙樹羽延《調露》,旋宮扣律掩《承雲》。誕敷懿德昭神武,載集豐功表睿文。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又祀朝日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辭,不詳所起。
迎神:
太陽朝序,王宮有儀。蟠桃彩駕,細柳光馳。軒祥表合,漢曆彰奇。禮和樂備,神其降斯。
送神:
五齊兼飭,百羞具陳。樂終廣奏,禮畢崇禋。明鑒萬宇,昭臨兆人。永流洪慶,式動曦輪。
祀夕月樂章八首貞觀中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測妙為神,通微曰聖。坎祀貽則,郊禋展敬。璧薦登光,金歌動映。以載嘉德,以流曾慶。
迎俎用《雍和》:
朏晨爭舉,天宗禮辟。夜典涼秋,陰明湛夕。有斯旨,有牲斯碩。穆穆其暉,穰穰是積。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合吹八風金奏動,分容萬舞玉鞘驚。詞昭茂典光前烈,夕曜乘功表盛明。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蠟百神樂章八首貞觀中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序迫歲陰,日躔星紀。爰稽茂典,聿崇清祀。綺幣霞舒,瑞珪虹起。百禮垂裕,萬靈薦祉。
迎俎用《雍和》:
緹龠勁序,玄英晚候。姬蠟開儀,豳歌入奏。蕙馥雕俎,蘭芬玉酎。大饗明祇,永綏多祐。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經緯兩儀文化洽,削平萬域武功成。瑤弦自樂乾坤泰,玉鏚長歡區縣寧。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豫和》詞同冬至圓丘。
又蠟百神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今不行用:
八蠟開祭,萬物鹹祀。上極天維,下窮坤紀。鼎俎流馥,樽彝薦美。有靈有祇,鹹希來止。
送神今不行用:
十旬歡洽,一日祠終。澄彝拂俎,報德酬功。慮虔容肅,禮縟儀豐。神其降祉,整馭隨風。
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樂章八首貞觀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順和》:
萬物資以化,交泰屬升平。易從業惟簡,得一道斯寧。具儀光玉帛,送舞變《咸英》。黍稷良非貴,明德信惟馨。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開元統紐,合大承規。九宮肅列,六典相儀。永言配命,長保無虧。
迎俎用《雍和》:
柔而能方,直而能敬。厚載以德,大亨以正。有滌斯牷,有馨斯盛。介茲景福,祚我休慶。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玉幣牲牷分薦享,羽旄幹鏚遞成容。一德惟寧兩儀泰,三才保合四時邕。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順和》:
陰祇葉贊,厚載方貞。牲幣具舉,簫管備成。其禮惟肅,其德惟明。神之聽矣,式鑒虔誠。
則天皇後永昌元年大享拜洛樂章十五首禦撰
設禮用《昭和》:
九玄眷命,三聖基隆。奉成先旨,明台畢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業,式播淳風。
《致和》:
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業昌。願臨明祀兮降禎祥。
《鹹和》:
坎澤祠容備舉,坤壇祭典爰伸。靈眷遙行秘躅,嘉貺薦委殊珍。肅禮恭禋載展,翹襟懇志逾殷。方期交際懸應,末一句逸。
乘輿初行用《九和》:
祇荷坤德,欽若乾靈。慚惕罔置,興居匪寧。恭崇禮則,肅奉儀形。惟憑展敬,敢薦非馨。
拜洛用《顯和》:
菲躬承睿顧,薄德忝坤儀。乾乾遵後命,翼翼奉先規。撫俗勤雖切,還淳化尚虧。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受圖用《顯和》:
顧德有慚虛菲,明祇屢降禎符。汜水初呈秘象,溫洛薦表昌圖。玄澤流恩載洽,丹襟荷渥增愉。
登歌用《昭和》:
舒陰至養,合大資生。德以恆固,功由永貞。升歌薦序,垂幣翹誠。虹開玉照,鳳引金聲。
迎俎用《敬和》:
蘭俎既升,蘋羞可薦。金石載設,《咸英》已變。林澤斯總,山川是遍。敢用敷誠,實惟忘倦。
酌獻用《欽和》: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齊和》:
沉潛演貺分三極,廣大凝禎總萬方。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幹戚武威揚。
武舞用《德和》:
夕惕司龍契,晨兢當鳳扆。崇儒習舊規,偃霸循先旨。絕壤飛冠蓋,遐區麗山水。幸承三聖餘,忻屬千年始。
撤俎用《禋和》:
百禮崇容,千官肅事。靈降舞兆,神凝有粹。奠享咸周,威儀畢備。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辭神用《通和》:
皇皇靈眷,穆穆神心。暫動凝質,還歸積陰。功玄樞紐,理寂高深。銜恩佩德,聳志翹襟。
送神用《歸和》:
言旋雲洞兮躡煙途。永甯中宇兮安下都。苞涵動植兮順榮枯,長貽寶貺兮贊璿圖。
又《歸和》:
調雲闋兮神座興,驂雲駕兮儼將升。騰絳霄兮垂景祐,翹丹懇兮荷休征。
睿宗太極元年祭皇地祇于方丘樂章八首不詳撰者
迎神用《順和》黃鐘宮三變,太簇角一變,姑洗徵一變,南呂羽一變。:
坤厚載物,德柔垂祉。九域鹹雍,四溟為紀。敬因良節,虔修陰祀。廣樂式張,靈其降止。
金奏新加太簇宮:
坤元至德,品物資生。神凝博厚,道葉高明。列鎮五嶽,環流四瀛。于何不載,萬寶斯成。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貞觀冬至圓丘,黃鐘宮。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詞同貞觀太廟《肅和》,應鐘均之夷則。
迎俎及酌獻用《雍和》詞同貞觀太廟《雍和》。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詞同皇帝朝群臣《舒和》。
武舞用《凱安》詞同貞觀冬至圓丘。
送神用《順和》林鐘宮:
樂備金石,禮光樽俎。大享爰終,洪休是舉。雨零感節,雲飛應序。纓紱載辭,皇靈具舉。
玄宗開元十一年祭皇地祇于汾陰樂章十一首
迎神用《順和》林鐘以下各再變林鐘宮黃門侍郎韓思複作:
大樂和暢,殷薦明神。一降通感,八變必臻。有求斯應,無德不親。降靈醉止,休征萬人。
太簇角中書侍郎廬從願作:
坤元載物,陽樂發生。播殖資始,品匯鹹亨。列俎棋布,方壇砥平。神歆禋祀,後德惟明。
姑洗徵司勳郎中劉晃作:
大君出震,有事郊禋。齋戒既肅,馨香畢陳。樂和禮備,候暖風春。恭惟降福,實賴明神。
南呂羽禮部侍郎韓休作:
于穆浚哲,維清緝熙。肅事昭配,永言孝思。滌濯靜嘉,馨香在茲。神之聽之,用受福釐。
皇帝行用《太和》黃鐘宮吏部尚書王作:
于穆聖皇,六葉重光。太原刻頌,後土疏場。寶鼎呈符,歊雲降祥。禮樂備矣,降福穰穰。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蕤賓均之夾鐘羽刑部侍郎崔玄暐作:
聿修嚴配,展事禋宗。祥符寶鼎,禮備黃琮。祝詞以信,明德惟聰。介茲景福,永永無窮。
迎俎用《雍和》黃鐘均之南呂羽徐州刺史賈曾作:
蠲我餴饎,潔我膋薌。有豆孔碩,為羞既臧。至誠無昧,精意惟芳。神其醉止,欣欣樂康。
酌獻飲福用《壽和》黃鐘宮禮部尚書蘇頲作:
禮物斯備,樂章乃陳。誰其作主,皇考聖真。對越在天,聖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澤如春。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太簇宮太常少卿何鸞作:
樂奏雲闋,禮章載虔。禋宗於地,昭假於天。惟馨薦矣,既醉歆焉。神之降福,永永萬年。
武舞用《凱安》黃鐘均之林鐘徵主爵郎中蔣挺作:
維歲之吉,維辰之良。聖君紱冕,肅事壇場。大禮已備,大樂斯張。神其醉止,降福無疆。
送神用《順和》尚書右丞源光裕作:
方丘既膳,嘉饗載謐。齊敬畢誠,陶匏貴質。秀簠豐薦,芳俎盈實。永永福流,其升如日。
玄宗開元十三年禪社首山祭地祇樂章八首
迎神用《順和》太常少卿賀知章作: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聖心事能察,層廟陳厥誠。黃祇儼如在,泰折俟鹹亨。
皇帝行用《太和》:
肅我成命,于昭黃祇。裘冕而祀,陟降在斯。五音克備,八變聿施。緝熙肆靖,厥心匪離。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黃祇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誠潔,匪遑寧舍。禮以琮玉,薦厥茅藉。念茲降康,胡寧克暇。
迎俎入用《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寧宴。五齊既陳,八音在縣。粢盛以潔,房俎斯薦。惟德惟馨,尚茲克遍。
皇帝酌獻用《壽和》:
惟以明發,有懷載殷。樂盈而反,禮順其禋。立清以獻,薦欲是親。于穆不已,裒對斯臻。
皇帝飲福用《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大裘如濡,執珽有顒。樂以平志,禮以和容。上帝臨我,雲胡肅邕。
皇帝還宮用《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列祖應命,四宗順則。申錫無疆,宗我同德。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迎神用《靈具醉》代順和,侍中源乾曜作。:
靈具醉,杳熙熙。靈將往,眇禗禗。顧明德,吐正詞。爛遺光,流禎祺。
祭神州于北郊樂章八首貞觀中褚亮作
送神用《順和》詞同夏至方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大矣坤儀,至哉神縣。包含日域,牢籠月HC。露潔三清,風調六變。皇祇屆止,式歆恭薦。
迎俎用《雍和》:
泰折嚴享,陰郊展敬。禮以導神,樂以和性。黝牲在列,黃琮俯映。九土既平,萬邦貽慶。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坤道降祥和庶品,靈心載德厚群生。水土既調三極泰,文武畢備九區平。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順和》詞同冬至圓丘。
又祭神州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
黃輿厚載,赤寰歸德。含育九區,保安萬國。誠敬無怠,禋祀有則。樂以迎神,其儀不忒。
送神:
神州陰祀,洪恩廣濟。草樹沾和,飛沉沐惠。禮修鼎俎,奠歆瑤幣。送樂有章,靈軒其逝。
祭太社樂章八首貞觀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順和》詞同夏至方丘。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後土凝德,神功葉契。九域底平,兩儀交際。戊期應序,陰墉展幣。靈車少留,俯歆樽桂。
迎俎用《雍和》:
美報崇本,嚴恭展事。受露疏壇,承風啟地。潔粢登俎,醇犧入饋。介福遠流,群生畢遂。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神道發生敷九稼,陰陽乘仁暢八埏。緯武經文陶景化,登祥薦祉啟豐年。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順和》詞同冬至圓丘。
又太社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
烈山有子,後土有臣。播種百穀,濟育兆人。春官緝禮,宗伯司禋。戊為吉日,迎享茲辰。
送神:
告祥式就,酬功載畢。親地尊天,禮文經術。貺征令序,福流初日。神馭爰歸,祠官其出。
享先農樂章貞觀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鹹和》:
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耕斯帝藉,播厥公田。式崇明祀,神其福焉。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尊彝既列,瑚簋有薦。歌工載登,幣禮斯奠。肅肅享祀,顒顒纓弁。神之聽之,福流寰縣。
迎俎用《雍和》:
前夕親牲,質明奉俎。沐芳整弁,其儀式序。盛禮畢陳,嘉樂備舉。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圓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羽龠低昂文綴已,幹戚蹈厲武行初。望歲祈農神所聽,延祥介福豈雲虛。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承和》:
又享先農樂章一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送神用《承和》:
三推禮就,萬庾祈凝。夤賓志遠,藨濆惟興。降歆肅薦,垂祐祗膺。送神有樂,神其上升。
享先蠶樂章五首顯慶中,皇后親蠶,奉敕內出此詞。
迎神用《永和》亦曰《順德》:
芳春開令序,韶苑暢和風。惟靈申廣祐,利物表神功。綺會周天宇,黼黻藻寰中。庶幾承慶節,歆奠下帷宮。
皇后升壇用《肅和》:
明靈光至德,深功掩百神。祥源應節啟,福緒逐年新。萬宇承恩覆,七廟佇恭禋。于茲申至懇,方期遠慶臻。
登歌奠幣用《展敬》:
霞莊列寶衛,雲集動和聲。金卮薦綺席,玉幣委芳庭。因心罄丹款,先己勵蒼生。所冀延明福,于茲享至誠。
迎俎用《潔誠》:
桂筵開玉俎,蘭圃薦瓊芳。八音調鳳律,三獻奉鸞觴。潔粢申大享,庭宇冀降祥。神其覃有慶,錫福永無疆。
飲福送神用《昭慶》:
仙壇禮既畢,神駕儼將升。佇屬深祥啟,方期庶績凝。虔誠資宇內,務本勖黎蒸。靈心昭備享,率土洽休征。
皇太子親釋奠樂章五首
迎神用承和亦曰《宣和》:
聖道日用,神機不測。金石以陳,弦歌載陟。爰釋其菜,匪馨於稷。來顧來享,是宗是極。
皇太子行用《承和》:
萬國以貞光上嗣,三善茂德表重輪。視膳寢門遵要道,高辟崇賢引正人。
登歌奠幣用《肅和》:
粵惟上聖,有縱自天。旁周萬物,俯應千年。舊章允著,嘉贄孔虔。王化茲首,儒風是宣。
迎俎用《雍和》:
堂獻瑤篚,庭敷璆縣。禮備其容,樂和其變。肅肅親享,雍雍執奠。明禮惟馨,蘋蘩可薦。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隼集龜開昭聖列,龍蹲鳳歭肅神儀。尊儒敬業宏圖闡,緯武經文盛德施。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送神用《承和》詞同迎神:
又享孔廟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
通吳表聖,問老探貞。三千弟子,五百賢人。億齡規法,萬載祠禋。潔誠以祭,奏樂迎神。
送神:
醴溢犧象,羞陳俎豆。魯壁類聞,泗川如覯。裏校覃福,胄筵承祐。雅樂清音,送神其奏。
享龍池樂章十首
第一章紫微令姚崇作也:
恭聞帝裏生靈沼,應報明君鼎業新。既葉翠泉光寶命,還符白水出真人。此時舜海潛龍躍,北地堯河帶馬巡。獨有前池一小雁,叨承舊惠入天津。
第二章左拾遺蔡孚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湧聖泉。昔日昔時經此地,看來看去漸成川。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莫言波上春雲少,只為從龍直上天。
第三章太府少卿沈佺期作:
龍池躍龍龍已飛,龍德先天天不違。池開天漢分黃道,龍向天門入紫微。邸第樓臺多氣色,君王鳧雁有光輝。為報寰中百川水,來朝上地莫東歸。
第四章黃門侍郎盧懷慎作:
代邸東南龍躍泉,清漪碧浪遠浮天。樓臺影就波中出,日月光疑鏡裏懸。雁沼回流成舜海,龜書薦祉應堯年。大川既濟慚為楫,報德空思奉細涓。
第五章殿中監薑皎作:
龍池初出此龍山,常經此地謁龍顏。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楊柳變春灣。堯壇寶匣餘煙霧,舜海漁舟尚往還。願以飄颻五雲影,從來從去九天間。
第六章吏部尚書崔日用作:
龍興白水漢興符,聖主時乘運鬥樞。岸上裛茸五花樹,波中的皪千金珠。操環昔聞迎夏啟,發匣先來瑞有虞。風色雲光隨隱見,亦雲神化象江湖。
第七章紫微侍郎蘇頲作:
西京鳳邸躍龍泉,佳氣休光鐘在天。軒後霧圖今已得,秦王水劍昔常傳。恩魚不似昆明釣,瑞鶴長如太液仙。願侍巡遊同舊裏,更聞簫鼓濟樓船。
第八章黃門侍郎李乂作:
星分邑裏四人居,水洊源流萬頃餘。魏國君王稱象處,晉家籓邸化龍初。青蒲暫似游梁馬,綠藻還疑宴鎬魚。自有神靈滋液地,年年雲物史官書。
第九章工部侍郎姜晞作:
靈沼縈回邸第前,浴日涵春寫曙天。始見龍台升鳳闕,應如霄漢起神泉。石匱渚傍還啟聖,桃李初開更有仙。欲化帝圖從此受,正同河變一千年。
第十章兵部郎中裴璀作:
乾坤啟聖吐龍泉,泉水年年勝一年。始看魚躍方成海,即睹龍飛利在天。洲渚遙將銀漢接,樓臺直與紫微連。休氣榮光常不散,懸知此地是神仙。
志第十一音樂四
享太廟樂章十三首貞觀中魏徵褚亮等作
迎神用《永和》黃鐘宮三成,大呂角二成,太簇徵二成,應鐘羽二成,總九變同用。: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孫保之。百神既洽,萬國在茲。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圓丘。
登歌酌鬯用《肅和》夾鐘均之黃鐘羽:
大哉至德,允茲明聖。格於上下,聿遵誠敬。喜樂斯登,鳴珠以詠。神其降止,式隆景命。
迎俎用《雍和》:
崇茲享祀,誠敬兼至。樂以感靈,禮以昭事。粢盛鹹潔,牲牷孔備。永言孝思,庶幾不匱。
皇祖宣簡公酌獻用《長髮》無射宮:
浚哲惟唐,長髮其祥。帝命斯祐,王業克昌。配天載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錫無疆。
皇祖懿王酌獻用《長髮》同前詞,黃鐘宮。:
太祖景皇帝酌獻用《大基》太簇宮:
猗歟祖業,皇矣帝先。翦商德厚,封唐慶延。在姬猶稷,方晉逾宣。基我鼎運,于萬斯年。
世祖元皇帝酌獻用《大成》姑洗宮:
周稱王季,晉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齊芬。藏用四履,屈道三分,鏗鏘鐘石,載紀鴻勳。
高祖大武皇帝酌獻用《大明》蕤賓宮:
五紀更運,三正遞升。勳華既沒,禹湯勃興。神武命代,靈眷是膺。望雲彰德,察緯告征。上紐天維,下安地軸。征師涿野,萬國鹹服。偃伯靈台,九官允穆。殊域委FB,懷生介福。大禮既飾,大樂已和。黑章擾囿,赤字浮河。功宣載籍,德被詠歌。克昌厥後,百祿是荷。
皇帝飲福用《壽和》:
八音斯奏,三獻畢陳。寶祚惟永,暉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聖敬通神光七廟,靈心薦祚和萬方。嚴禋克配鴻基遠,明德惟馨鳳曆昌。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圓丘。
徹俎用《雍和》:
于穆清廟,聿修嚴祀。四縣載陳,三獻斯止。籩豆徹薦,人祇介祉。神惟格思,錫祚不已。
送神用《永和》:
肅肅清祀,蒸蒸孝思。薦享昭備,虔恭在茲。雍歌徹俎,祝嘏陳辭。用光武志,永固鴻基。
又享太廟樂章五首永徽已後續撰,不詳撰者。
太宗文皇帝酌獻用《崇德》夷則宮,永徽元年造。
五運改蔔,千齡啟聖。彤雲曉聚,黃星夜映。葉闡珠囊,基開玉鏡。後為圖開。下臨萬宇,上齊七政。霧開三象,塵清九服。海溓星暉,遠安邇肅。天地交泰,華夷輯睦。翔泳歸仁,中外禔福。績逾黜夏,勳高翦商。武陳《七德》,刑設三章。祥禽巢閣,仁獸游梁。卜年惟永,景福無疆。
高宗天皇大帝酌獻用《鈞天》黃鐘宮,光宅元年造。
承籙,纂聖登皇。遐清萬宇,仰協三光。功成日用,道濟時康。璿圖載永,寶曆斯昌。日月揚暉,煙雲爛色。河岳修貢,神祇效職。舜風攸偃,堯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浹宙。奉揚先德,虔遵曩狩。展義天扃,飛英雲岫。化逸王表,神凝帝先。乘雲厭俗,馭日登玄。
中宗孝和皇帝酌獻用《太和》太簇宮,景雲元年造。
廣樂既備,嘉薦既新。述先惟德,孝饗惟親。七獻具舉,五齊畢陳。錫茲祚福,于萬斯春。
睿宗大聖真皇帝酌獻用《景雲》黃鐘宮,開元四年造。:
惟睿作聖,惟聖登皇。精感耀魄,時膺會昌。舜慚大孝,堯推讓王。能事斯極,振古誰方。文明履運,車書同軌。巍巍赫赫,盡善盡美。衢室凝旒,大庭端扆。釋負之寄,事光復子。脫屣高天,登遐上玄。龍湖超忽,象野芊綿。遊衣複道,薦果初年。新廟奕奕,明德配天。
皇祖宣皇帝酌獻用《光大》無射宮,舊樂章宣、光二宮同用《長髮》,其詞亦同。開元十年,始定宣皇帝用《光大》,詞更別造。:
大業龍祉,徽音駿尊。潛居皇德,赫嗣天昆。展儀宗祖,重誠孝孫。春秋無極,享奏存存。
又亨太廟樂章三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迎神黃鐘宮、太呂角、太簇徵、應鐘羽,並同此詞。:
七廟觀德,百靈攸仰。俗荷財成,物資含養。道光執契,化籠提象。肅肅雍雍,神其來享。
金奏無射宮,次迎神。:
肅肅清廟,巍巍盛唐。配天立極,累聖重光。樂和管磬,禮備蒸嘗。永惟來格,降福無疆。
送神:
五聲備奏,三獻終祠。車移鳳輦,旆轉紅旗。禮周籩豆,誠效虔祗。皇靈徙蹕,簪紳拜辭。
則天皇後享清廟樂章十首
第一:
建清廟,贊玄功。擇吉日,展禋宗。樂已變,禮方崇。望神駕,降仙宮。
第二:
隆周創業,寶命惟新。敬宗茂典,爰表虔禋。聲明已備,文物斯陳。肅容如在,懇志方申。
第三登歌:
肅敷大禮,上謁尊靈。敬陳筐幣,載表丹誠。
第四迎神:
敬奠蘋藻,式罄虔襟。潔誠斯展,佇降靈歆。
第五飲福:
爰陳玉醴,式奠瓊漿。靈心有穆,介福無疆。
第六送文舞:
帝圖草創,王業初開。功高佐命,業贊雲雷。
第七迎武舞: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靈。開基撥亂祅氛廓,佐命宣威海內清。
第八武舞作:
荷恩承顧托,執契恭臨撫。廟略靜邊荒,天兵耀神武。
第九徹俎:
登歌已闋,獻禮方周。欽承景福,肅奉鴻休。
第十送神:
大禮言畢,仙衛將歸。莫申丹懇,空瞻紫微。
中宗孝和皇帝神龍元年享太廟樂章二十首不詳所撰
迎神用《嚴和》黃鐘宮三成,大呂角三成,太簇徵三成,應鐘羽二成,同用此詞。:
肅肅清廟,赫赫玄猷。功高萬古,化奄十洲。中興丕業,上荷天休。祇奉先構,禮被懷柔。
皇帝行用《升和》黃鐘宮:
顧惟菲薄,纂曆應期。中外同軌,夷狄來思。樂用崇德,禮以陳詞。夕惕若厲,欽奉宏基。
登歌稞鬯用《虔和》大呂均之無射羽:
禮標薦鬯,肅事祠庭。敬申如在,敢托非馨。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太簇羽:
惟聖配天敷盛禮,惟天為大闡洪名。恭禋展敬光先德,萍藻申虔表志誠。
武舞用《甯和》林鐘徵:
炎馭失天綱,土德承天命。英猷被寰宇,懿躅隆邦政。七德已綏邊,九夷鹹底定。景化覃遐邇,深仁洽翔泳。
徹俎用《恭和》大呂均之無射羽:
禮週三獻,樂闋九成。肅承靈福,悚惕益盈。
送神用《通和》黃鐘宮:
祠容既畢,仙座爰興。停停鳳舉,靄靄雲升。長隆寶運,永錫休征。福覃貽厥,恩被黎蒸。
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黃鐘宮,詞同貞觀中宮朝會《正和》:
登歌奠鬯用《昭和》大呂均之無射羽8
道洽二儀交泰,時休四宇和平。環佩肅於庭實,鐘石揚乎頌聲。
皇后酌獻飲福用《誠敬》黃鐘宮:
顧惟菲質,忝位椒宮。虔奉蘋藻,肅事神宗。敢申誠潔,庶罄深衷。睟容有裕,靈享無窮。
徹俎用《肅和》大呂均之無射羽:
月禮已周,雲和將變。爰獻其醑,載遷其奠。明德逾隆,非馨是薦。澤沾動植,仁覃宇縣。
送神用《昭感》黃鐘羽:
鏗鏘《韶》《濩》,肅穆神容。洪規赫赫,祠典雍雍。已週三獻,將乘六龍。虔誠有托,懇志無從。
玄宗開元七年享太廟樂章十六首特進、行尚書左丞相燕國公張說作
迎神用《永和》三章:
肅九室,諧八音。歌皇慕,動神心。禮宿設,樂妙尋。聲明備,稞奠臨。
律迓氣,音入玄。依玉幾,禦黼筵。聆愾息,僾周旋。《九韶》遍,百福傳。
信工祝,永頌聲。來祖考,聽和平。相百辟,貢九瀛。神休委,帝孝成。
皇帝行用《太和》一章:
時文聖後,清廟肅邕。致誠勤薦,在貌思恭。玉節《肆夏》,金鏘五鐘。繩繩雲步,穆穆天容。
登歌酌瓚用《肅和》一章:
天子孝享,工歌溥將。躬稞鬱鬯,乃焚膋薌。臭以達旨,聲以求陽。奉時烝嘗,永代不忘。
迎俎用《雍和》二章:
在滌嘉豢,麗碑敬牲。角握之牡,色純之騂。火傳陽燧,水溉陰精。太公胖俎,傳說和羹。
俎豆有馥,齋盛絜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鼓鐘管磬,肅唱和鳴。皇皇後祖,賚我思成。
皇帝酌醴齊用文舞一章:
聖暮九德,真言五千。慶集昌胄,符開帝先。高文杖鉞,克配彼天。三宗握鏡,六合煥然。帝其承祀,率禮罔愆。圖書霧出,日月清懸。舞形德類,詠諗功傳。黃龍蜿蟺,彩雲蹁躚。五行氣順,八佾風宣。介此百祿,於皇萬年。
獻祖宣皇帝室奠獻用《光大》之舞一章:
肅肅藝祖,滔滔浚源。有雄玉劍,作鎮金門。玄王貽緒,後稷謀孫。肇禋九廟,四海來尊。
懿祖光皇帝室奠獻用《長髮》之舞一章:
具禮崇德,備樂承風。魏推幢主,周贈司空。不行而至,無成有終。神興王業,天歸帝功。
太祖景皇帝室奠獻用《大政》之舞一章:
于赫元命,權輿帝文。天齊八柱,地半三分。宗廟觀德,笙鏞樂勳。封唐之兆,成天下君。
代祖元皇帝室奠獻用《大成》之舞一章:
帝舞季曆,襲聖生昌。後歌有蟜,胎炎孕黃。天地合德,日月齊光。肅邕孝享,祚我萬方。
高祖神堯皇帝室奠獻用《大明》之舞一章:
赤精亂德,四海困窮。黃旗舉義,三靈會同。旱望春雨,雲披大風。普天來祭,高祖之功。
太宗文武聖皇帝室奠獻用《崇德》之舞一章: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下,大拯生人。上帝配食,單于入臣。戎歌陳舞,嘩嘩震震。
高宗天皇大帝室奠獻用《鈞天》之舞一章:
高皇邁道,端拱無為。化懷獯鬻,兵戢句驪。禮尊封禪,樂盛來儀。合位媧後,同稱伏羲。
中宗孝和皇帝室奠獻用《太和》之舞一章:
退居江水,鬱起丹陵。禮物還舊,朝章中興。龍圖友及,駿命恭膺。鳴球秉瓚,大糦是承。
睿宗大聖真皇帝室奠獻用《景雲》之舞一章:
景雲霏爛,告我帝符。噫帝沖德,與天為徒。笙鏞遙遠,俎豆虛無。春秋孝獻,回復此都。
又享太廟樂章十四首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室奠獻用《廣運》之舞一章司徒兼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子儀撰。: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河海靜謐,車書混同。虔恭孝饗,穆穆玄風。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室奠獻用《惟新》之舞一章吏部尚書、平章事、彭城郡公劉晏撰。:
漢祚惟永,神功中興。風驅氛昆,天覆黎蒸。三光再朗,庶績其凝。重熙累葉,景命是膺。
皇帝飲福受脤用《福和》一章:
備禮用樂,崇親政尊。誠通慈降,敬徹愛存。獻懷稱壽,啐感承恩。皇帝孝德,子孫千億。大包天域,長亙不極。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一章:
六鐘翕協六變成,八佾倘佯八風生。樂《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亞獻、終獻行事、武舞用《凱安》四章:
瑟
彼瑤爵,亞維上公。室如屏氣,門不容躬。禮殷其本,樂執其中。聖皇永慕,天地幽通。禮匝三獻,樂遍九成。降循軒陛,仰欷皇情。福與仁合,德因孝明。百年神
畏,四海風行。總總幹戚,填填鼓鐘。奮揚增氣,坐作為容。離若鷙鳥,合如戰龍。萬方觀德,肅肅邕邕。烈祖順三靈,文宗威四海。黃鉞誅群盜,硃旗掃多罪。戢
兵天下安,約法人心改。大哉幹羽意,長見風雲在。
徹豆登歌一章:
止笙磬,徹豆籩。廓無響,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情餘慕,禮罔愆。喜黍稷,屢豐年。
送神用《永和》一章:
眇嘉樂,授靈爽。感若來,思如往。休氣散,回風上。返寂寞,還惚恍。懷靈駕,結空想。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室奠獻用《保大》之舞一章尚父郭子儀撰:
于穆文考,聖神昭彰。《簫》《勺》群慝,含光遠方。萬物茂遂,九夷賓王。愔愔《雲》《韶》,德音不忘。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室奠獻用《文明》之舞一章尚書左丞平章事鄭餘慶撰:
開邸除暴,時邁勳尊。三元告命,四極駿奔。金枝翠葉,輝燭瑤琨。象德億載,貽慶湯孫。
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室奠獻用《大順》之舞一章中書侍郎、平章事鄭絪撰。:
于穆時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出震嗣德,應乾傳聖。猗歟緝熙,千億流慶。
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室奠獻用《象德》之舞一章中書侍郎、平章事段文昌撰。:
肅肅清廟,登顯至德。澤周八荒,兵定四極。生物鹹遂,群盜滅息。明聖欽承,子孫千億。
儀坤廟樂章十二首
迎神用《永和》林鐘宮,散騎常侍、昭文館學士徐彥伯作。:
猗若清廟,肅肅熒熒。國薦嚴祀,坤輿淑靈。有幾在室,有樂在庭。臨茲孝享,百祿惟寧。
金奏夷則宮,不詳作者。一本無此章。:
陰靈效祉,軒曜降精。祥符淑氣,慶集柔明。瑤俎既列,雕桐發聲。徽猷永遠,比德皇英。
皇帝行用《太和》黃鐘宮,左諭德、昭文館學士邱說撰。:
孝哉我後,沖乎乃聖。道映重華,德輝文命。慕深視篋,情殷撫鏡。萬國移風,兆人承慶。
酌獻登歌用《肅和》中呂均之太簇羽,一雲蕤賓均之夾鐘羽,太子洗馬、昭文館學士張齊賢撰:
稞圭既濯,郁鬯既陳。畫冪雲舉,黃流玉醇。儀充獻酌,禮盛眾禋。地察惟孝,愉焉饗親。
迎俎用《雍和》姑洗羽,太中大夫、昭文館學士鄭善玉作。:
酌鬱既灌,取蕭方爇。籩豆靜嘉,簠簋芬飶。魚臘薦美,牲牷表潔。是戢是將,載迎載列。
肅明皇后室酌獻用《昭升》林鐘宮,禮部尚書、昭文館學士薛稷作。:
陽靈配德,陰魄昭升。堯壇鳳下,漢室龍興。伣天作對,前旒是凝。化行南國,道盛西陵。造舟集灌,無德而稱。我粢既潔,我醴既澄。陰陰靈廟,光靈若憑。德馨惟饗,孝思蒸蒸。
昭成皇后室酌獻用《坤貞》不詳作者:
乾道既亨,坤元以貞。肅雍攸在,輔佐斯成。外睦九族,內光一庭。克生睿哲,祚我休明。欽若徽節,悠哉淑靈。建茲清宮,於彼上京。縮茅以獻,潔秬惟馨。實受其福,期乎億齡。
飲福用《壽和》黃鐘宮,太子詹事、崇文館學士徐堅作。:
于穆清廟,肅雍嚴祀。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南呂商,銀青光祿大夫、崇文館學士胡雄作。:
送文迎武遞參差,一始一終光聖儀。四海生人歌有慶,千齡孝享肅無虧。
武舞用《安和》太簇徵,秘書少監、崇文館學士劉子玄作。:
妙算申帷幄,神謀出廟庭。兩階文物備,《七德》武功成。校獵長楊苑,屯軍細柳營。將軍獻凱入,歌舞溢重城。
徹俎用《雍和》蕤賓均之夾鐘羽,銀青光祿大夫、崇文館學士員半千作。:
孝享雲畢,維徹有章。雲感玄羽,風棲素商。瞻望神座,只戀匪遑。禮終樂闋,肅雍鏘鏘。
送神用《永和》林鐘宮,金紫光祿大夫、崇文館學士祝欽明作。:
閟宮實實,清廟微微。降格無象,馨香有依。式昭纂慶,方融嗣徽。明禋是享,神保聿歸。
又儀坤廟樂章二首太樂又有一本,與前本略同,二章不同如左,不詳撰者。
迎神一本有此章而無徐彥伯之詞。:
月靈降德,坤元授光。娥英比秀,任姒均芳。瑤台薦祉,金屋延祥。迎神有樂,歆此嘉薌。
送神一本有此章而無祝欽明之詞:
玉帛儀大,金絲奏廣。靈應有孚,冥征不爽。降彼休福,歆茲禋享。送樂有章,神麾其上。
昭德皇后室酌獻用《坤元》樂章九首內出
迎神用《永和》:
穆清廟,薦嚴禋。昭禮備,和樂新。望靈光,集元辰。祚無極,享萬春。
登歌酌鬯用《肅和》:
誠心達,娛樂分。升蕭膋,鬱氛氳。茅既縮,鬯既薰。後來思,福如雲。
迎俎用《雍和》:
我將我享,盡明而誠。載芬黍稷,載滌犧牲。懿矣元良,萬邦以貞。心乎愛敬,若睹容聲。
酌獻用《坤元》:
于穆先後,儷聖稱崇。母臨萬宇,道被六宮。昌時協慶,理內成功。殷薦明德,傳芳國風。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金枝羽部輟清歌,瑤堂肅穆笙磬羅。諧音遍響合明意,萬類昭融靈應多。
武舞用《凱安》:
辰位列四星,帝功參十亂。進賢勤內輔,扈蹕清多難。承天厚載均,並曜宵光燦。留徽藹前躅,萬古披圖煥。
徹俎用《雍和》:
公屍既起,享禮載終。稱歌進徹,盡敬由衷。澤流惠下,大小鹹同。
送神用《永和》:
昭事終,幽享餘。移月禦,返仙居。璿庭寂,靈幄虛。顧徘徊,感皇儲。
孝敬皇帝廟樂章九首
迎神用《永和》詞同貞觀太廟《永和》。
皇帝行用《太和》詞同貞觀太廟《太和》。
登歌酌鬯用《肅和》詞同貞觀太廟《肅和》。
迎俎用《雍和》詞同貞觀太廟《雍和》。
酌獻用《承光》詞同中宗享孝敬《承光》。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詞同太廟。
武舞用《凱安》詞同太廟。
徹俎用《雍和》詞同迎俎。
送神用《永和》詞同太廟。
享隱太子廟樂章六首貞觀中撰。
迎神用《誠和》:
道閟鶴關,運纏鳩裏。門集大命,俾歆嘉祀。禮亞六瑚,誠殫二簋。有誠顒若,神斯戾止。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歲肇春宗,乾開震長。瑤山既寂,戾園斯享。玉肅其事,物昭其象。弦誦成風,笙歌合響。
迎俎用《雍和》:
明典肅陳,神居邃啟。春伯聯事,秋官相禮。有來雍雍,登歌濟濟。緬惟主鬯,庶歆芳醴。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三縣已判歌鐘列,六佾將開羽戚分。尚想燕飛來蔽日,終疑鶴影降淩雲。
武舞用《凱安》:
天步昔將開,商郊初欲踐。撫戎金陣廓,貳極瑤圖闡。雞戟遂崇儀,龍樓期好善。弄兵隳震業,啟聖隆祠典。
送神用《誠和》詞同迎神。
又隱太子廟樂章二首太樂舊有此詞,不詳所出。
迎神:
蒼震有位,黃離蔽明。江充禍結,戾據災成。銜冤昔痛,贈典今榮。享靈有秩,奉樂以迎。
送神:
皇情悼往,祀儀增設。鐘鼓鏗鍠,羽旄昭晣。掌禮雲備,司筵告徹。樂以送神,靈其鑒闋。
章懷太子廟樂章六首神龍初作
迎神第一姑洗宮:
副君昭象,道應典離。銅樓備德,玉裕成規。仙氣靄靄,靈從師師。前驅戾止,控鶴來儀。
登歌酌鬯第二南呂均之蕤賓羽:
忠孝本著,羽翼先成。寢門昭德,馳道為程。幣帛有典,容衛無聲。司存既肅,廟享惟清。
迎俎及酌獻第三大呂羽
通三錫胤,明兩承英。太山比赫,伊水聞笙。宗祧是寄,禮樂其亨。嘉辰薦俎,以發聲明。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四蕤賓商:
羽龠崇文禮以畢,幹戚奮武事將行。用舍由來其有致,壯志宣威樂太平。
武舞作第五夷則角:
綠林熾炎曆,黃虞格有苗。沙塵驚塞外,帷幄命嫖姚。《七德》干戈止,三邊雲霧消。寶祚長無極,歌舞盛今朝。
送神第六詞同隱廟。
懿德太子廟樂章六首神龍初作
迎神第一姑洗宮:
甲觀昭祥,畫堂升位。禮絕群後,望尊儲貳。啟、誦慚德,莊、丕掩粹。伊浦鳳翔,緱峰鶴至。
登歌酌鬯第二南呂均之蕤賓羽:
譽闡元儲,寄崇明兩。玉裕雖晦,銅樓可想。弦誦輟音,笙歌罷響。幣帛言設,禮容無爽。
迎俎酌獻第三大呂羽:
雍雍盛典,肅肅靈祠。賓天有聖,對日無期。飄颻羽服,掣曳雲旗。眷言主鬯,心乎愴茲。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四蕤賓商:
八音協奏陳金石,六佾分行整禮容。滄溟赴海還稱少,素月開輪即是重。
武舞作第五夷則角:
隋季昔雲終,唐年初啟聖。纂戎將禁暴,崇儒更敷政。威略靜三邊,仁恩覃萬姓。
送神第六詞同隱廟。
節湣太子廟樂章六首景雲中作
迎神第一姑洗宮:
儲後望崇,元良寄切。寢門是仰,馳道不絕。仙袂雲會,靈旗電晣。煌煌而來,禮物攸設。
登歌酌鬯第二南呂均之蕤賓羽: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既賢且哲,惟孝與友。惟孝雖遙,靈規不朽。祀因誠致,備潔玄酒。
迎俎及酌獻第三大呂羽:
嘉薦有典,至誠莫愆。畫梁雲互,雕俎星聯。樂器周列,禮容備宣。依稀如在,若未賓天。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四蕤賓商:
邕邕闡化憑文德,赫赫宣威藉武功。既執羽旄先拂吹,還持玉戚更揮空。
武舞作第五夷則角:
武德諒雄雄,由來掃寇戎。劍光揮作電,旗影列成虹。霧廓三邊靜,波澄四海同。睿圖今已盛,相共舞皇風。
送神第六詞同隱太子廟。
則天大聖皇后崇先廟樂章一首禦撰
先德謙捴冠昔,嚴規節素超今。奉國忠誠每竭,承家至孝純深。追崇懼乖尊意,顯號恐玷徽音。既迫王公屢請,方乃俯遂群心。有限無由展敬,奠醑每闕親斟。大禮虔申典冊,蘋藻敬薦翹襟。
褒德廟樂章五首神龍中為皇后韋氏祖考所立,詞並內出。
迎神用《昭德》姑洗宮二成:
道赫梧宮,悲盈蒿裏。爰暢徽烈,載敷嘉祀。享洽四時,規陳二簋。靈應昭格,神其戾止。
登歌用進德南呂均之蕤賓羽:
塗山懿戚,媯汭崇姻。祠筵肇啟,祭典方申。禮以備物,樂以感神。用隆敦敘,載穆彝倫。
俎入初獻用《褒德》大呂角:
家著累仁,門昭積善。瑤篚既列,金縣式展。
武舞作:
昭昭竹殿開,奕奕蘭宮啟。懿範隆丹掖,殊榮辟硃邸。六佾薦微容,三簋陳芳醴。萬古覃貽厥,分珪崇祖禰。
亞獻及送神用《彰德》:
名隆五嶽,秩映三台。嚴祠已備,睟影方回。
Subscribe to:
Posts (Atom)